社总编辑部,交由他们审阅,优秀者发表自己的文章,并且得到润笔费,也就是稿酬。
在他的发动之下,从洪武三年下半年开始,到洪武四年的二月,树人书社一共采用了三十六篇优秀的短篇或者中篇小说。
这些小说将得到刊印和发表。
于是在洪武四年的三月初一,除了苏咏霖耗费大量精力编撰的《洪武政论》第一卷,还有很多各类书籍包括小说集的集体出版。
因为是国营书社,且开设之前就有传闻说皇帝亲自撰写的文章也会在书社内向整个大明国发售,没有任何避讳。
这可给人们好奇坏了。
皇帝亲自撰写的书籍能给我们看?
那一日,全国所有行省的树人书社全部开业,每个行省治所和州府治所所在地的树人书社门前和周围都是一样的人山人海,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那本《洪武政论》而来的。
仅仅是一日,甚至都不到一日,全国所有树人书社内部的《洪武政论》存货全部售空,整整一百万册全部售空。
各书社紧急向中都总部传递消息,请求加印《洪武政论》,看这个架势,再来一百万册也能卖掉,再来二百万册说不定也能卖掉。
三月初一,所有人都在抢购《洪武政论》,买到的人欣喜若狂,买不到的人十分颓丧。
而与此同时,便有人开始施展钞能力,希望可以从买到的人的手里买下这本书。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钞能力拥有者们所接触到的抢购到这本书的人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高价卖出自己抢购到的《洪武政论》,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卖掉,而是想要第一时间阅读这本书。
皇帝写的书,他们无论如何都想要第一时间阅读,就算要卖,那也是全部看完之后的事情。
识字的人只想要一个人静静的阅读皇帝亲自撰写的书籍。
而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人也不愿意落于人后,他们以乡村农会为依托,集体抢购《洪武政论》。
哪怕只能抢回来一本也是好的,就让村子里识字的指导员给大家好好讲讲这本书,讲讲他们的皇帝陛下到底写了些什么想要让他们知道。
三月初一日往后,虽然没有《洪武政论》的补货,所以疯狂抢购的人们少了不少,不过还是有很多文化人选择来购买其他类型的书籍。
他们惊喜的发现书社里几乎什么都有,除了各家典籍之外,还有数学天文地理等类别的书籍,还有历朝历代的官修史书、私修史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