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该结成一个团体,两个团体面和心不和。
其实出现这样的团体分割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早在主战派主和派斗争不息的时候,陈康伯、虞允文和胡铨都是坚定的主战派,甚至是北伐派,而剩下三人不算都是主和派,但也不是主战派。谷慨
硬要说起来,沈该甚至还有点投降派的倾向,和已经被罢黜的汤思退是一伙的。
所以这三人凑在一起抱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危急存亡之秋,六人小组尚且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对一些危及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尚且可以合作共赢,直到渡过难关。
所以他们开始思考该怎么渡过难关。
并且同时思考关于赵昚的事情。
赵昚刚刚苏醒又晕了过去,还吐了血,虽然太医说赵昚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六人又忍不住的为赵昚的身体健康感到担忧。
国家危难之际,皇帝的身体健康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万一赵昚在这个时候不幸去世……
幸好赵昚的儿子赵愉已满二十岁,就算赵昚这个时候去世了,也不至于没有人可以继承皇位,其他皇室子弟也不至于能够威胁到皇位传承。
可是此时此刻皇帝去世,真的是好的兆头吗?
浓重的乌云笼罩在六人心头。
六人小组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对组建部队支援襄樊的事情也就更加确定。
陈康伯牵头,六人小组颁布政令,李显忠主将的位置被确定。
他本部三万人是他精心训练过的军队,战斗力可靠,可以带上。
镇江府和池州府的也各自被抽调一万精锐进入李显忠的麾下作战,使他的兵力增加到五万人。
他这边五万人算是确定了。
然后临安朝廷又安排三万禁军精锐,以侍卫马军司指挥使王宠为此次出征的副将,率领这三万人从另外的道路出发。
所以临安朝廷这一波把十六万军队抽调一半用来解除襄樊的围困,八万军队的出击也算是他们竭尽全力了。
但是虞允文还觉得不够。
他建议抽调川蜀大军一部分出川支援襄樊战场。
川蜀丢了,还有襄樊,南宋还能固守。
襄樊丢了,南宋没了,要川蜀何用?
一开始只有虞允文自己支持自己的建议,很快,胡铨的立场动摇,表态支持虞允文的看法,同意抽调川蜀大军出川支援襄樊。
周麟之的立场随后动摇,也表达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