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寿一愣。
“就是汉朝后面的那个朝代,东晋……”杨超比手划脚的解释。
“我擦……”刘同寿脱口而出,一杆子支到一千年前去了,这和尚真有才,难怪比二师兄还多一戒呢。
“就因为他这么说,衙门就跑来征地?”刘同寿觉得匪夷所思,“而且,那谢家、柴家的又是怎么回事?”
杨超点头附和:“冯大人也觉得荒谬,当时就以法理不足将其打发了,可谁想到隔天柴家的管事就上了门,在书房里说了些什么,嗯,也就是一盏茶的光景,第二天,大人就改口了,于是……”
“这么厉害?”刘同寿吓了一跳。
后世总有人说七品芝麻官,说的就是知县这个官职。听起来很不起眼,但实际上,这个官职远没有那么简单,全县大小事务一把抓的人物诶,相当于后世县长和书记的合体,权力地位能小得了么?
而且,从这位冯大人对国庆寺的态度上来看,他尚属神智正常,跟贼秃也没什么瓜葛,并没有徇私的嫌疑。
可是,那个柴家只是派了个下人上门,简单的吩咐了几句,就让那冯知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柴家到底是什么来头?
“柴家名声在外,不过单凭他们自己,却也没有这等能耐,衙门里传闻,那位管事带了谢家二公子的亲笔信,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见刘同寿疑惑不减,杨超干脆从头说起:“谢、柴两家都是余姚的大户,前者是世家,后者只是个暴发户,仗的都是谢家的势头,此外,他家私下里还有点别的勾当……而谢家,就是三朝元老的谢大学士的家族。”
“谢迁?他应该已经死了吧,怎么谢家还有这么大势力?”总算是看过的小说比较多,刘同寿倒是能把人名对上号,他有些诧异,官官相护,狗仗人势什么的算是常态,可官场上不是讲究人走茶凉么?一个死了的大学士,怎么保留下了这么大的影响力?
“说来话长……”到底是世胥之家出身的,杨超虽然进衙门的时间不长,但英雄谱却是背的很熟。
认真听了一会儿,刘同寿明白了,谢迁虽死,但他留给谢家的东西却很不少。
谢迁有嫡子六人,如今都已出仕。长子谢正,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在礼部仪制清吏司任职;三子谢豆,是正六品的大理寺左寺副;五子谢至,在山东武定州任判官,品级是从七品;六子谢绛溪,在山东胶州任同知,品级是从六品。
由于谢迁的兄长谢选早亡,其弟谢迪也没有儿子,所以他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