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21章 帝位 结局(3 / 5)

明朝第一国师 鲈州鱼 3616 字 2021-06-05

放,未尝不是因为道家协会的缘故。这个组织太大,刘同寿在里面的声望又太高,自私自利惯了的嘉靖自然不怎么放心。

刘同寿也乐得如此,他正要开始施行与张孚敬讨论过的那个计划呢。这个计划别人未必做的好,他自己动手,才是最适合的。

朝中有韩、孙这样的死党,还有已经接任礼部尚书的顾鼎臣,侍郎蔡昂等人摇旗呐喊,宫中则有蓝道行和黄锦,他走的也很放心。

他任职的地点是自己选的,正是绍兴府。

大明虽然有本地人不能在本乡当官的规矩,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刘同寿不算绍兴人。如果跟他娘的籍贯。他是大同人;跟他爹的,他是京城人,实情当然不能吐露,但道理就是这样。

清流们只想着把他送走。也顾不上这许多细节了,干脆就捏着鼻子认了。去绍兴府,总好过让他在京城祸害人,没看他把那些和尚都给折腾成啥样了?还有那位人人喊打的谢侍郎,身败名裂,祸及家人,怎叫一个惨字可言?

只是不知为何。刘同寿居然放过了夏言。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倒是皇帝表示很满意。其实刘同寿也不是心甘情愿的,但朝中他总得有个对头才行,若是没人敢跟他为敌,那皇帝就要赤膊上阵了。

夏言好歹是熟人,留着总比换个更狠的来,比如严嵩什么的……

江南是个很紧要的地方,所谓:江南熟。天下足,在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原之前,湖广的粮食产量。远在江南之下。而江南气候宜人,受小冰河时代的影响不大,只要将这里经营好了,政局也清明,自不虞有流民作乱。

还是那句老话,华夏的老百姓,是天底下最模范的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哪怕为政者再怎么压榨,他们也不会乱来。

治政先治水。嘉靖年以来,江南水患频频,一部分出于天灾,另一部分则是**。

嘉靖一登基就撤了各地的矿监、盐监、船舶监、水监,前几者影响的是收入,监督水利建设的太监一走。各地的水利建设立刻就形同虚设了。银子不少拿,屈叫得震天响,但就是没人做事,堤坝比豆腐还嫩,水渠比鞋印还浅,不闹水灾才是怪事呢!

刘同寿到任后,与jīng通水利的名臣汤绍恩同心协力,在三江口——即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的交汇处,修建了名闻后世的三江闸,一举解决了山yīn、会稽、萧山三县的内涝和防御海cháo倒灌问题。

而后,他又主持重修了玉山斗门、朱储斗门和新迳斗门,并对鉴湖进行深挖工程,加强这里的蓄水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