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军打着保护使馆和侨民的名义,进攻天津。作为奥地利海军的显示力量,“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加入进西方列强的东征行列中,伙同奥地利巡洋舰“玛利亚-特雷莎女皇号”、炮舰“阿斯佩恩号”和“赞塔号”参加过对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战斗,并向陆上派出陆战队士兵参加解救驻北京使馆的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该舰驻守天津。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上的军官阿瑟-冯-雅诺克少校还曾将中国的围棋带回国内,并在普拉海军基地的海军俱乐部里成立了全欧洲第一家围棋爱好者协会。1905年-1906年间,该舰经过整修和局部改装后长期在地中海水域驻扎。
1913年8月19日,“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再次远航来到中国,作为奥地利在远东海军力量的象征长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外海。1914年6月24日,在欧洲的塞尔维亚首都萨拉热窝突发事件-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裴迪南遇刺身亡。使得欧洲各国之间原本就已经十分紧张的关系顿时失控,纷纷积极备战,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欧洲大地。当紧张的气息传到远东时,正停泊在山东芝罘港(今烟台市)预计将要访问日本的“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也赶紧终止访问的计划,积极的检修和补充煤水和弹药。7月初,该舰奉命北上来到天津的大沽口将驻守在天津租界及使领馆的奥地利警卫部队搭载南下,7月22日抵达芝罘港。经过短暂逗留于同月27日来到青岛。其他部分奥地利官兵则乘坐火车转道来青。此次奥地利军队是作为德国的同盟军,在远东地区协助德军作战,在得到奥军统帅部的指令后,汇集青岛参加保卫胶州湾殖民地的战斗。
1914年8月1日,欧战爆发,8月23日中午时分,日本政府对德国宣战,青岛保卫战打响。
在青岛日德战争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的奥地利官兵表现英勇。尽管在战争初期,该舰为了支援德军陆上炮台的火力,将舰上4门150毫米舰炮和2门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别安装于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官兵也随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战。但是该舰依然能够利用所剩的火炮抗击日军,在战争期间始终活跃在胶州湾水域,与德军炮舰一道不断的北上配合德军陆上炮台向前沿日军阵地发炮轰击,支援德军堡垒,迟滞日军推进。
1914年11月1日,当最后一枚炮弹从“伊丽莎白皇后号”上发射出去之后,该舰的炮声沉寂了。为了防止军备资敌,为了阻塞青岛港口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