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34 会试(二合一)(5 / 7)

正统十年乙丑科的会试。

不过这种下旨任命也就补个过场,走个形式,几乎是去年末主考官人选,就已经在文人士子中传的沸沸扬扬,结果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落在了翰林掌院钱习礼,以及内阁成员、文渊阁大学士马愉的头上。

只是沈忆宸却没有任何迎接会试的紧张跟喜悦感,因为老师李庭修的身体,这十来天下来并没有恢复,还是处于虚弱状态。

那日的挤压冲撞,让李庭修本就气闷郁结,再加上见到赵鸿杰的气急攻心晕倒,最后又甘愿为质,在雪地里面硬生生冻了几个小时。

各方面因素叠加起来,以古代的医疗条件,一场大病想要短时间内恢复几乎不可能。

李庭修客房外的走廊上,沈忆宸与李达两人正站在此地商谈,面色都无比凝重。

“忆宸,以先生这身体状态,恐怕不太适合参加会试了。”

听到李达的言语,沈忆宸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沉思。

古代会试可不是现代人认为的就是几天考试那么简单,会试与乡试一样,每场考三天,总共考三场九天。

但会试与乡试最大的区别,就是会试不能提前交卷出来,必须得在考场里面过夜,并且会试处于初春寒冷的时节,也不如秋闱那般气候宜人。

明朝时分,会试考场就有着“举人冢”的称号,清朝更是有人称其为“死门关”。

原因就在于号舍狭小,坐卧不得,要是遇到天下大雨或者大雪,那更是寒冷异常。身体素质不够好的考生,被活活冻死、病死在小小号舍的比比皆是。

再加之吃喝拉撒的问题,以及考试心理压力等等因素,正常举子考完一场会试下来,起码都得瘦上好几斤,更别论李庭修这种病人赴考了。

强撑病体去参加会试,很有可能活着走不出贡院。

“我明白,只是先生十几年蛰伏,好不容易做出决断,就为了这一朝春闱,如何开得了这个口?”

沈忆宸深知李庭修赴考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的成功,给了先生斗志。

如果再次错过这一届,他是否还有勇气跟斗志,去报考下一届的会试?

“要不我来跟先生说吧,反正我心眼大。”

李达知道沈忆宸的性格瞻前顾后的,自己大大咧咧习惯了,更适合做这种为难之事。

“还是我来说吧。”

沈忆宸不想把难题甩给别人,既然老师赴考的斗志是因自己而起,那么也让自己去残忍的熄灭吧。

就在沈忆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