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402 登闻鼓 (二合一)(3 / 5)

登闻鼓响了?

紫禁城唯一能出现的鼓声,就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章,于午门外设立的登闻鼓,以防止民间有重大冤屈者,无处鸣冤申诉。

问题是随着大明开国七十余年下来,登闻鼓几乎成为了摆设,压根就没有百姓敢去敲响。

原因就在于像敲登闻鼓,以及拦轿喊冤等等行为,古代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叩阍”。特别是到了皇帝这种级别,不管你申诉的内容是否属实,只要冲撞仪仗惊扰到圣驾,就得“仗一百,发近边充军。”

冤还没申,人就先被打死了,这种叩阍谁还敢去做?

别说是朱祁玉这种新君,就孙太后入宫几十年来,都没有听到登闻鼓响过几回。

这一次突然被人敲响,仿佛预示着要有大事发生。

还没等朱祁玉跟孙太后缓过神来,通政司左通政就神情慌张无比的出现在慈宁宫门口。

要知道左右通政职责范围,是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按照正常流程,受理之后是要送到内阁,先行“揭帖”再来“票拟”,最后才会送达到皇帝面前御批。

当然,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看的,直接交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代为“批红”。

现在左通政越过了这些宫廷流程,直接拿着一封奏章来到了皇帝面前,而且还是当着太后的面,着实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陛下,臣这里有一封京师士子的请愿书,以及国子监祭酒的奏疏,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还请恕罪!”

午门登闻鼓敲响之前,京师士子的联名跟李时勉的《正本疏》,就已经送到了通政司官员手中。

面对这两份直指后宫干政的奏疏,通政司官员当即就被吓的大惊失色,完全不敢有任何拖延的就往慈宁宫跑来,生怕慢了一步引发天下士大夫的震荡。

“此奏疏是否与登闻鼓敲响有关?”

朱祁玉敏锐意识到这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肯定其中有着关联。

“回禀陛下,京师各布政司赶考举子,以及国子监学子数千人,此刻已经齐聚到午门之外,正是他们敲响了登闻鼓。”

“这群文人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孙太后心中同样生出一股不详预感,士大夫阶层乃统治基石,他们要是集体抗议很容易引发朝野动荡,时局不稳。

蒙古鞑虏刚撤退不久,大明经不起连翻折腾。

“这个……这个……臣不敢说。”

左通政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把头深深的垂到了胸前,想要逃脱孙太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