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掀她的盖头。
大同去路不远,向西北绕过宣化,再折返西南路过阳原,便到了大同。
大同城池不大,与繁华的京城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一应建筑以兵防为主,毕竟这里是中原阻拦鞑靼最重要的屏障。
鱼叔不愧是靖恭坊出身,早早打点好一切,和定远侯世子管进在大同的府邸也联系上了,虽则管进还在军营练兵,却已经把管沅送到了管进的府邸。
初夏的午后,阳光有些**。
管沅步下马车,看到面前宅院牌匾上的“管”字。
说是府邸,面积却不大,只是一个普通的三进院落。下人也不多,一个煮饭的婆子,两个粗使丫鬟,两个中年力壮的护院,还有跟随父亲多年的卫叔。
卫叔一看到管沅,眼眶就红了:“算起来,老仆也有快四年没见到三姑娘了!”
管沅也有些触动,但还是强笑着安慰:“这不是见到了吗,卫叔咱们进屋说话。”
在一进院待客的南书房坐下,管沅开始细问父亲的生活起居,什么时候去军营,什么时候回来,饮食如何。
灵均陪着管沅,负责端茶送水;细心的灵修则去查看管沅即将下榻的西厢房,带着那两个粗使丫鬟收拾打扫、布置房间了。
卫叔一一回答,又提醒管沅:“这边以面为主,就怕三姑娘吃不惯。”
管沅莞尔一笑:“难得卫叔还记得我的口味,和我母亲一样更偏好南味。吃什么都不是要紧的,我就是来看看父亲,小住一段时间。另外我带了些人过来,麻烦卫叔腾出地方安置他们。”
“这个没有问题。”卫叔当然知道管沅指的是鱼叔那一干人,至于管沅带着的那两个丫鬟,陪同管沅在西厢房耳房安置就好。
管沅又补充:“他们也不是一般人,平时不用限制他们出入,我自会约束他们。”打探消息的人,自然需要四处活动,窝在宅里可就浪费了。另一方面,由于靖恭坊是在管沅手中起死回生的,这些人对管沅都很是钦佩。
卫叔也是人精,自然明白三姑娘选来带到大同的,自然有三姑娘的用意,故而不过多干涉。
京城的时新事他虽知之甚少,但仁和大公主府的事,因为与定远侯府有关,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况且,三姑娘想做什么,那是她父亲,也就是世子爷管教的,他一个下人操哪门子的心?
西厢房很快拾掇好了,管沅梳洗罢,便到了晚膳时分。
“三姑娘不如先用膳,”卫叔和蔼亲切地劝解,“世子爷回来没有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