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十四章帝国的执行力(4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4084 字 2022-03-24

在场大臣们脸上不由露出了几分怀疑。

一是没想到李泰从去年就等待着粮食崩溃。

二是没想到李泰今年一年便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来。

“越王所说,是在去年李总管擒拿了颉利可汗后,便肯定了今年粮食低价吗?”

萧瑀倒略带着几分好奇,对泰询问,“如何做出的如此断言。”

“是的!”李泰点头道,“我们的主要外敌是东突厥,东突厥被解决,那大唐不就是把重心从放在军事上,慢慢变成了把重心放在建设上嘛?

而且我还在去年提出了漕运计划,杜尚书可是答应了我让我在陇右道建立码头的。

所以我能不准备现钱吗!”

“越王,您现在的现钱可都变成了粮食了!”杜如晦不轻不重道。

“至少用粮食也能驱动当地百姓干活,陇右道不是京畿,多准备粮食也稳妥点!”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是不在乎,毕竟在这个时代,粮食是直接当做钱花的。

“青雀,可你还没有说,你哪里来得这么多钱?!”李世民郑重的说道。

李泰道“高陵码头是整个京畿道的中心,又因水道四通八达,自然吸引了大量商人进驻。

别得不说,每天码头收取的靠岸的费用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更不要说其他围绕着码头建立起来的整个营收体系了,所以多少积累了一点钱来。”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大唐官僚们一个个的呼吸都变得粗了几分。

他们是真不知道码头这样赚钱,最重要得是这笔钱不会落在百姓身上,不算苛捐杂税。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上的众人目光都瞄到了杜如晦的身上。

漕运计划的总负责人成为了杜如晦,现在看到航运这般赚钱,谁都想要去参一股。

而杜如晦完全不为所动,说实话,原本他加入到李泰提出的漕运计划之中,多少是因为房玄龄的原因,来稍稍的压制一下李泰。

但现在,看着李泰依靠这码头,居然能短时间内兜底整个长安的粮价,这让杜如晦对这漕运所带来的利益第一次有了清晰认识。

某种程度来说,如果整条航线全部开发出来,能在整个税务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竟大唐可不只是一条渭水而已,还有长江黄河,以及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存在。

“克明!”李世民马上对杜如晦道。

“臣在!”杜如晦听到李世民的话果断走出来。

“你上次所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