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郡守派人护送西域长史府法曹徵善求大皇帝派兵弹压西域纷乱之势。”
“什么,西域长史府来人了?!”门口的曹操听得,赶忙呼唤一干人等,曹操历史上也是喜欢对胡蛮征伐的主,以前那个是没条件,现在大汉元气尚在,他也有心做个有作为的名相,自然对这号事最是起劲。“快快让人引来。”
“曹院长,您那是监察之事,这个是我们外交部的事吧!”说话的是大鸿胪手下的大行卒史,此人是袁氏一门故吏。此用人际,吴越太上王全部留用。部门按照后世那套搞了,可部长什么的名称人家死活不愿意,私下里还是自嘲为汉官。所以这个外交部的部长也自嘲为大鸿胪,毕竟部长没有一个九卿的官名好听呗。吴越制度也和汉朝制度有点关系,这个外交部并不归丞相府管辖,而是直属三大臣和两院,也就是说这个自称大鸿胪的家伙有资格和三大臣一起议外交事务,而不通过丞相。此削弱丞相的权势是也。历来皇帝和丞相的矛盾就是丞相管理太宽,闹得大家不开心。现在管外交、军事、财政、人事的部门全部独立出来参与内臣三大臣论堂,和后世满清军机处类似,丞相职权被大大削弱,皇帝更好掌控帝国,前提是皇帝不能犯懒。
三大臣目前被吴越太上王吴越大王和临海侯把持,也就是说,内官系统全部是吴越的人马,皇帝全部仰仗吴越势力才支撑起来。
临海侯自己在吴越也是有事要做,自然没了那个兴趣,万年是皇帝,自然这位子也不能便宜其他人等,三大臣按照吴越的做法是给内亲之类。所以汉灵帝的妹妹,吴越太上王的老婆,万年的姑姑兼婆婆汉公主刘莹亲领中府庸政大臣,而皇帝的老公,吴越大王虞彘以摄政王领少府平政大臣。其实三大臣和外三府有职能重叠的地方,当年吴越太上王杨晨毓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内外大臣互相牵制用的,至少国家大权不能旁落外臣手中。
魏晋之时,外臣一旦得势,很容易就篡位,这个是王莽后遗症。王莽之前,只有废立皇帝,没有篡的,王莽之后,豪强皆有心思要学王莽。
当然有心者还能发现,其实和后世比较稳定的满清架构也很类似,满清大明都是很成熟的架构,不过相比来说,大明的官僚阶层还是缺乏压制,满清虽然是外族,但是对权力分配上很有心得,要是没有近代工业革命的话,它那种政体更加长寿些。
内三大臣类似满清的满蒙大臣,外三府和汉臣类似,当然这还是保留很多汉朝的特色,不是完全变化,互相吸取有好处的东西,形成比较稳固官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