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仓神,通州所有头面人物都到了,唯有二王府的管家三贵没有出面,由此可见如今二王府方面的处境不太妙,他们哪里还顾得上通州这边,而郑家,底子太薄了,一时却是撼不动仓场坐粮厅这颗大树的。ˋˊ”
本来前太子病故,顺位立太子的应该就是二王爷,可天下人谁都知道,这位二王爷性子刻薄,最不为皇上所喜,所以,如今,皇上把暄皇孙接到身边时,便立刻传出皇上欲立皇太孙的消息了,连消带打的,二王爷那边便门前冷落了下来。
“可你家大人却是个认死理的,这回这样叫人坑了,那肯定是要想法子找回场子的,再加上这次牵涉到了柳银翠案,柳洼人同气连枝,如今那柳银翠很可能是冤枉的,郑家做为柳洼人的领头人,不可能不理会的,叫他不查这事怕是难了。”李月姐说出自己的担心。
“即然都是查,那也得看谁查,听说夫人认得御史衙门的于大人?当年还曾凑巧救过于大人。”这时,卢有财突然问道。
李月姐点点头:“倒不能算是我救的,只能说是有些牵连。”李月姐道。
“如果柳银翠这案子,于御史能站出来就没问题了,江淮仕林在朝中根深地固,便是皇上也忌惮三分,而据我所知,于御史在通州三年,其实也一直在查仓场弊案,只是却是苦于抓不到证据啊。ˋˊ”说到这里,卢有财又叹了口气摇摇头:“说起来柳银翠倒也算得是一个突破口,只是这个突破口对于整个仓场弊案来说,作用实在有限,就怕于御史不愿意接。”
李月姐听着卢知事的话,心里倒是一亮,或许可以把册子交给于子期去查,于子期别的不说,清廉是毋庸置疑的,再凭着当年他一举揭出的贿举案的劲道,相信他要是得到了册子,必不会坐视,而正如卢知事所说,江淮仕林,根深地固,可不是郑家这等出身能比的,自不用怕别人的报复,而有了那册子,仓场之弊可以说必然会水落石出,于子期便得大功一件,少不得要升迁的,到时这也算是他的回报吧。
李月姐心中有了主意,却不再多说什么,目送着卢有财出门,这才回转屋里,李月姐又坐在郑典身边,两眼深深的望着他。
“月姐儿,你知道了?”郑典叫李月姐看的有些心虚。
“知道什么?”李月姐明知故问
“知道那柱子其实不是年久失修断的。”郑典道。
“嗯。ˋˊ”李月姐点点头。
“这卢知事,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做事跟嘴上没毛的小子似的,一点也不靠谱。”郑典故意一脸懊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