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长安市上灯火相映,一派繁华。
闹市里,却有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手持半面铜镜沿街高声叫卖。
“铜镜——!五十两!”
路人纷纷看向她,其中一个长相颇为清秀的郎君走了过来。
好奇道:“老婆婆,你这是什么镜子,竟要卖五十两一面?”
那老人眇了一目,灯火明暗下,有几分可怖:“这不是普通的铜镜。”
“哦?”
“它是半块被摔碎的铜镜。”
周围的人哄笑着,摇着头走开了,心里想着,这老婆子多半是脑子有病,别说五十两买一面旧铜镜,就算是五两银子,估计也没人稀罕。
可老人似乎浑然不觉,只是在那里反复说着一句话:“这不是普通的铜镜,不是普通的铜镜。”
方才问询的年轻郎君却上了心。
他踱步到老人身边,俯身道:“老婆婆,这镜子,我买了!”
行人看他那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估摸又是哪家不争气的败家子,感慨着心想,这老太婆真是傻人有傻福,撞上了这么个花钱买好奇的。
可老人看着他,许久许久,轻叹了一声:“这镜子,我不卖了。”
那人愣了愣,想拉住她:“为何又不卖了?”
老人没有答话,拄着手杖,越走越远,口中还喃喃道:“你的主人,今年还是没有来。”
老人临终前,叫来自己的女儿。
那是个很乖巧的姑娘,衣着朴素,一双大眼睛清澈干净,仿佛这连年的战火,并未对她的单纯,有半分影响。
老人看着自己不识忧患的女儿,颤巍巍地掏出怀中那珍藏了数年的铜镜,递给她。
“阿囡,记住了,这镜子的秘密,不许告诉任何人,不管是谁,都不行。”
老人在女儿的哭泣声中去世了。
只留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对着手中的铜镜,那是她阿娘守护了毕生的镜子啊,这是一面很旧很破的镜子,金漆菱花的镜面上,还有一道痕显眼的裂缝,似乎是谁把它摔成两半,又小心翼翼粘好的。
一晃经年,昔日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已经在岁月中蹉跎成了一个老人。
皱纹肆意地爬上她的脸,苍老枯瘦的皮肤经不起半点风沙。
可她还是去了。
贞观十五年,那场最为壮观的和亲仪式。
大国礼仪之邦,万国来朝,天可汗之名,威震四海。
走向吐蕃的途中,人们或啧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