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色将晚,太阳渐渐散尽最后一缕余晖,不甘心地掉入地平线下面。[燃^文^书库][www].[774][buy].[com]傍晚时分,从远处看去,夕阳的余晖好像给天津卫一家老字号“和善堂”药铺的周围镶上了一抹金边。
“和善堂”是天津城的一家老字号药铺,药铺老掌柜张慕和今年四十多岁,是个精瘦清癯的老者,医术高超,仁心仁术,这不,都已经临近傍晚了,来和善堂就医的患者还是排成长队。
这其中很多都是衣衫褴褛的穷苦人家,提起和善堂没有不感激的,都说老掌柜张慕和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只要来求医的,富贵人家不说,穷苦人家一般都可以免去诊金,有的实在可怜的,张掌柜甚至可以免去药费。
可是张掌柜最近不知道有什么事,已经将近半月没有在店里了,有老病人疑惑,问店里的坐堂医生,也只得到,“掌柜的最近去长白山采药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也不清楚,大概--要半年吧。”
一般的病人得到这个答案就算病情再危急也只能谅解,悻悻离去。
可是总有一些药房不能得罪的,还是得通传到少东家那里。
医馆后院,陈知府派来的仆人一路直行,穿过挂着,晒着各种药材的后院,见到了医馆的少东家张兆和。
张兆和带着个瓜皮帽子,后面的辫子僵硬地垂在后面,一看就知道是个假的。
带着猪鬃辫的假洋鬼子!那仆人便打量这位少东家张兆和边想,不知道张医师怎么想的,好好的中医不学,偏偏要让儿子去留洋,结果中医不会,西医不同,简直就是--败家子儿嘛~!
这仆人想着,傲慢地冲这位少东家施了施礼,直接了当地问他:“不知道你家老爷到底去了何处,什么时候回来?”
少东家客气地对他说:“父亲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到外面游历,和其他地方的医师切磋,交流,增长医术,到深山老林里远足,采集药材,只是今年出去的时间特别长,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劳累小哥儿你多跑一趟。”
说着,少东家就不着痕迹地往这仆人手里塞了一个小包,那仆人在袖子里掂量掂量,嗯,最起码有二两重,算你小子上道。
“那好吧。”仆人勉为其难地说,“我家姥爷今年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非得张医师施针不可。前面两次请不到人,已经气得发落了好几个人了,这次,看在少东家的面子上,我就替你再顶上一回。不过,如果有了张医师的消息,一定要让他到府上来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