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熟晒干做成红参,大概四斤左右,按目前的价格来算,差不多能卖三四百块钱。
这个年月的三四百,那可不得了,要不然怎么各处公社都卯足了劲儿种植人参?太值钱了。
当然,在后世,随着各种肥料的使用,园参产量可以达到每丈二三十斤。
只是人参价格受国际影响,波动很大,赶上价格低的时候,参农也赔的不轻。
随着森林资源越来越匮乏,人参的行情倒是一路上涨。
“明天开始,上山起参,下面我点名,凡是点到名的,明早六点集合,去前川参地。”
九月二十号下午,众人刚忙活着打完黄豆收入仓库,队长于善海便大声吆喝起来。
起参也是有节气的,早了人参浆气不足,做货不压秤,晚了回浆也不行。
一般来说,都是秋分之前那几天,上山起参。
“许世彦、许世祥、杨春明、赵建国、赵建设……”队长念了一长串的名单。
起参就是把人参从地里刨出来,这个活不光要有力气,还得有耐心。
手要稳,干活毛毛躁躁容易刨伤了底下的人参根茎,破坏其价值。
许世彦是出了名的心细、稳当,起参、栽参的活每年都有他,而且是第一个被点名。
九月二十一号早晨六点,被点名的四十个小伙子齐聚队部门前,带着各种起参的工具,还有麻袋,赶着马车,直奔前川参地。
前川参地距离村子大概十来里地,就在之前许世彦带人放山的附近。
山间小路崎岖不平,马车走的不快,半个钟头后,总算到了前川参地。
如今这时候还没有参地专用的塑料布,多数都是用木头破成板子,做成参棚,上面再覆盖干草或是油毡纸一类防水。
所以远远望去,就见到一条条黑灰色的长龙,沿着山势蔓延成片。
众人刚到参园外,就听见里头的狗连声叫唤。
看守参园的老李头,扛着枪从参园里的房子走出来。
见到是队里的人,这才上前,将树枝做的大门敞开,放众人进入。
“李大爷,这是大娘让我给你捎上来的,棉衣棉裤,换洗衣服,还有煎饼、酱、咸菜、小炸鱼。”
许世彦见到老李头,赶紧把后背上的背囊递过去,那里头是老李太太昨晚特地收拾的东西。
“呦,这么沉啊,我家那老婆子,不知道又给我装了多少吃的呢。
小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