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两国边境展开,兵力极为分散且缺乏良好的防御阵地,非常容易使德军自侧翼将其包围歼灭之。这样的计划,在陈绍看来,是一个极其愚蠢的计划,完全就是在找死。不过他也明白,这也不能怪波兰军队,有时候眼光和格局决定了很多东西。
“按照我的估计,要是德国开始进攻后,波兰军队也无法如计划后撤,原因在于其大部分部队机动力不足,德军快速部队运动速度太快和其空军连续反复地轰炸。波兰军队在撤退时必须不停地改变阵地,最终结果也无法在被德军快速部队包围前撤离,被迫用最直接伤亡最惨重的死守来防御。在波兰人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一个月还是最乐观的估计。”蔡锷开口道。
听完蔡锷的话,陈绍也点了点头,和他心中的想的也差不多。
这时候,陈福钦拿着一份报告走了过来,向陈绍敬了个军礼开口道:“汉京时间早上10点40分(柏林时间清晨4点40分),德国空军开始出动轰炸波兰城镇维隆,10点45分,德国陆军自北、南、西三方向入侵波兰。同时间,苏德正式向波兰宣战。”
“继续关注。”陈绍开口道。
战斗打响了,大世来临,中华的机会也来了。
德国的攻击来得很突然,波兰尽管了有了详细的防守方案,但一时间也是大乱阵脚。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一时间损失惨重。
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德国虽然也对波兰采取了闪电战,但那时候德国还没有完全了解装甲兵的作用,对波兰的闪电战更多是对步兵进攻的一种支援。主要是鉴于降低风险等理由,最高统帅部将装甲师与其他快速部队用于支援传统步兵师、装甲师也被分散于各集团军中,而并未形成军级以上之单位。因此,波兰战役实际上是以装甲兵为支援、而非主力的战斗,更多的军事行动是以传统步兵来承担突破、包围与歼灭的责任。
后世也正式因为在波兰之战,德国人看到了装甲兵集中使用的优势,这才在后来对法国的进攻,充分发挥装甲兵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实行了以装甲兵快速突击为主的闪电战。
然而在这里,德国已经明白装甲兵快速突击的效果,而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优于后世的德国。所以面对铁流滚滚的德国坦克,波兰军队的防线一退再退,一个师一个师的部队被围歼,成为德国将士身上一枚枚军功章。
德国空军遂行其作战目标—夺取波兰境内的制空权,故积极地对机场停驻或起飞的波兰飞机进行攻击,另外还炸射地面军事目标,包括行进中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