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00章 突击步枪时代(4 / 8)

远角沽⑸浠魇笨刂凭鹊母疚侍狻?br/>

后世美军二战装备的勃朗宁BAR轻机枪,也是作为突击武器来设计,希望能够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但是由于观点上的局限,仍用传统步枪弹药,这就造成了整枪设计的问题。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宁自动步枪重量过大,步兵携带仍然不便,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改进成为“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实际上扮演着重机枪的角色。

德国学习中华,缩短子弹的长度,选取中间型威力枪弹,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StG44由于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子弹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枪和轻机枪。

和中华一样,选择长度较短的子弹,在四百米射程上,连发射击时比较容易控制,射击精度比较好,可以连续射击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这也是中华突击步枪、StG44是步枪与冲锋枪性能特点的结合。

弹夹方面,从冲锋枪的20弹匣,32发弹鼓,到机枪的300发弹链,50发弹鼓,根据实战对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携带弹药的体力上限,还是持续作战的需要,终于选择了30发弧形弹匣。当然最主要的一点,中华也是选择了30发弹夹。

30发弹匣重量适中,单兵可以大量携带。同时30发子弹,能够很好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在实战中,三四个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往往可以压制住一个班的手持M1的美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后来美国的M16以及苏联的AK仍然采用30发子弹弹匣,可见其成功之处。

当然一款新的步枪也有不少的缺点,中华的突击步枪也不例外。设计之初更是麻烦一大堆,定型后也进行多次的修改,在国防军野战部队中,往往可以看到外观有些差距的突击步枪,这就是修改过的结果。

德国也不列外,去年年底样枪就出来了,但是过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走上战场,可是当突击步枪到了战场上,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用过StG44的人往往对这把枪有所不满,StG44在近距离射速较慢,因为使用短步枪子弹,连续射击时候枪身跳动明显,不如冲锋枪那样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内,和MP40冲锋枪相比,StG44是劣势的。同时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过500米,超过这个距离就没法保证精度。

如果在很远距离遇到了手持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