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连一辆M1坦克都没有干掉。
现在的战报,似忽正在向海湾战争靠近。先进的天启坦克,完全不惧盟军的各种坦克。庞大的钢铁洪流,在盟军的坦克群中横冲直撞,一辆接一辆的盟军坦克,在天启坦克的坦克炮下,化为灰烬。
“是啊!单单在坦克方面,帝国已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天启坦克的火控系统,很难想象我们的科学家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加上强大的防御结构,我听说,天启坦克的防御力,是犀牛坦克的五倍,而犀牛坦克又比以前的虎王坦克,防御力高出几倍。这两样,足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发明。”
天启坦克各种数据中,蔡锷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它的装甲防护和火控系统,因为这两样已经打破了他对坦克姓能的认知了。
听到两人的话,陈绍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语。听他们的意思,把天启坦克的功劳规划给帝国科技部门。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只不过陈绍永远也不会说,这两款坦克,就是再给帝国十年,帝国估计都难自己建造出来,因为这是红警基地的产物。
不管是陶瓷装甲还是火控系统,最目前的科技,都是一道跨不过去的沟壑。
坦克火控系统从问世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4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的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简单的光学瞄准镜。这种光学瞄准镜用视距法测距,即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已知,那么就可通过它在瞄准镜视场中所占的mrad分划数估算出或直接读出目标距离,接着就可装定瞄准角。用这种方法,在九百米时,则命中率显著下降。
就算是在后世,一些坦克的应急工作方式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二战后期装备的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在原光学瞄准镜的基础上增配了体视式或合像式测距仪和以凸轮等为函数部件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姓能比第一代有了明显改进,在一千三百米距离内,射击标准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代初期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由光学瞄准镜、光学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组成,并且开始配用了一些弹道修正传感器。这种火控系统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而目前中华的自己的坦克瞄准装置,其是就是这一种,在后世属于第三代瞄准系统。
上述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的缺点是不能预测运动目标的射击提前角,因此不能射击运动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测距仪器,命中率比较低。随着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