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罗斯福自己,才驾驭了自己思想的力量,把力量变成行动,把行动化成一幅新世界的蓝图。
他的思想随着格林威治子午线往东运行。他想到俄国人,想到斯大林。
苏维埃俄国能够在德国连续两年的进攻下,保住莫斯科,连续两年那样大规模的战役,深深激起了他的敬佩。然而这种钦佩很快就变成了同情,中华出手了,几百万的苏联红军不是被歼灭,就是成为了中华的俘虏。就连斯大林和他的苏维埃主义思想领导团体,都远赴异国他乡。
面对强势的中华,罗斯福已经不止一次强调中华的危险。然而,事情总是让人失望,不管是曰本,还是苏联,和美国大兵一样,在中华军队面前,都是如摧枯拉朽般的惨败。
虽然在这次代号为“三叉戟”的会议上,确定了在法国西部登陆的“霸王”作战和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的“哈斯基”作成,然而,盟军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到欧洲,主要的仗是俄国人打的。必须想办法让斯大林支撑下去,如若不然,不说战争的天枰会进一步倾泻,以后估计也没有斯拉夫人自己的国家了。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后勤战争。美国虽然没有很多军队在海外作战,但它有全世界最顶尖、效率最高的工业机器,它就处在世界舞台的中心。让约瑟夫大叔(指斯大林)打下去就得给他军火和物资。原来去俄罗斯的路有三条:一是北极航线,最短也最危险。二是中东一高加索,由于效率差,也仅仅是一根极细的肠子,三是太平洋航线,只有象征姓的意义。光是金钱买不来俄国入的信任,一定要开辟“第二战场”。
他迟迟未把部队投入欧洲,除了参谋长们的建议之外,还受一枚大事掣肘。
那就是太平洋战场。
美国的选民仍支持他连任第三任总统,就是因为他保证为了美国的荣誉打败中华,迫使它无条件投降。
讨厌的华人!!
他实在太疲倦了。太平洋战区辽阔无边,他感到力不从心,心有所苦。他也是一个凡人,宽肩膀,高个子,原先当过海军部长助理。虽然外表英俊,出身名门,风度翩翩,却由于小儿麻痹症加上高血压,在三十九岁那年两条腿再也无法动弹了。
他上的是格罗顿学校和哈佛大学,记忆力惊人,自信心无与伦比。他的目光锐利而清澈,完全凭直觉用人,所有的伟人在这方面都是相同的。别人一见他的微笑,就被他迷上了。当然,他还有一切成功者所必备的理想主义、讲究实际、激情和过人的精力。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