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五十二章 搞破坏(3 / 4)

带着上路,参与到建设遵化的大潮中,其余的发给钱粮遣散,众人都是做得熟了,倒是无需担心。

范楼是介休范氏的产业,范家也是著名的大商贾,是满清入关后指定的八大皇商之一。这座酒楼有三层之高,在楼上安坐。即可享受南北美食,又可远观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在这壶口镇上端的是首屈一指的好去处。

那张府管事还叫了局,将镇上最有名的青楼逸芳楼的头号红牌芳官延请了来唱曲佐酒,这一番花费当真不小,就算是为了感谢二人为其解围,也显得过份巴结了些。

其实这其中却是另有内情,原来这管事听了吴为自报家门后觉得甚是耳熟,待看到安塞营军士手段之后顿时想起传闻中的安塞吴典史来。商人信息最是灵通,他曾听人说道陕北有个姓吴典史。招揽流民兴修水利。开荒种粮自救,还鼓励工商兴业,让无数饥民得以自食其力,端的是活人无数。传闻故事中有不少都是商人感兴趣之事。由不得他不多作留意。

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传说中那吴典史引种的泰西仙薯了。竟能亩产万斤之多,没有人比垄断口内外贸易,知晓各地灾情的晋商们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年头,粮食就是银子啊,亩产万斤的良种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一座金山啊!

重利当前,自然有人费尽心思不惜重金从安塞偷运出来仙薯种苗,不料就是请最好的老农试种,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就算一开始貌似成活,过不多久也都纷纷枯萎,拔起看时,根部都已变黑腐烂,显见其中必然另有蹊跷。

不过这种结果也属正常,如此珍贵的良种,若一载就活,那也未免太过容易了些,岂不是有了此物之后,世上就再无饥馑?

闻得吴姓典史并无深厚背景,本已有人打算向其使些软硬手段,不料他竟是个允文允武的全才,安塞一战,竟以不到三千人马大败十万流贼!之后又闻听其深受三边总督杨鹤的赏识,就更是让一些有心人缩手缩脚了。

所幸除了仙薯良种之外,安塞的诸般奇技淫巧也是甚多,无一不是匠心独运,可致厚利,在有心人的着意访求之下,也迅速从安塞传播开来。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大明朝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就算吴为想独擅其利也没办法。不过象类似炼钢高炉这样的军国重器倒是不虞被窃取机密,因为这里面有个耐火材料的问题,就像土豆种苗的灭毒必须用到农药浸泡一样,在这时代是无解的。

各路商家都仿制了不少安塞发明的新奇器物,就拿眼前这张家来说,在方才码头外停泊的船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