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枪法’确实是出神入化,变幻莫测,在下实在是忍禁不住,跃跃欲试。为什么呢?李二哥你也看的出,你是使枪的,我也是使枪。俗语说‘遇高人不可交臂失之’,我见二哥枪法如此出众,在下又酷爱使枪,所以实在按奈不住,要与二哥切磋一下。你放心,咱二人不论谁输谁赢,这头场比武都是你们‘东山六虎’赢了,在下绝无抢功之意!不知二哥意下如何?”
“二哥,休要听他胡说,你先下来休息再说!”李铁枪还没有开口,“东山六虎”中的老四“跛脚虎”张安国已经按奈不住了,冲场外的开山赵那边叫道,“开山赵,你们兄弟好不仗义。怎么,看我二哥累了,要来车轮战是不是!”
李铁枪冲身后摆了摆手,示意张安国不要乱插言,随即冲杨俊抱拳道:“看来,杨兄也是一个使枪的高手了。正如你所说,‘遇高人不可交臂失之’。好,李某愿领教高招!”说罢,铁枪一摆,先使了个“夜叉探海势”,蓄势待发。
杨俊一看,心中大喜,赶紧抱拳揖礼道:“好,二哥果然爽快,不愧人称‘李铁枪’。”说罢,梨花枪“唰”地一指,摆了个“太公钓鱼势”。
这正是:英雄夺宝论高低,铁枪大战梨花枪。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注释:
一、本回目“炼气颐神常有乐”,形容王世雄随李灵阳修练内功,其乐无穷;“上街展手略无羞”,借以形容众英雄比武之事。
二、本回中的义军众英雄,大部分实有其人,有史记载,众英雄施展的各种武功,也是有史有据,只不过因书需要,将其张冠李戴而已。据明戚继光《纪效新书》载:“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日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何良臣《阵纪·卷二·技用》:“能杀人于二十步之外者,六合枪法也,复有马家长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之名。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宜,锐进不可当,速退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也”。据史记载,真正将“梨花枪”发扬光大的,乃是本书后面所提及的“红袄军”李全之妻杨妙真,即本回中的杨俊之女。杨俊,字广威,实有其人,但并非杨妙真之父,因本书需要,仅以借用而已。
三、耿京起义实有六人,时称“东山六虎”不假,其中有李铁枪、刘溪忠无疑。但是,张安国、辛弃疾和邵进三人乃是后来入伙的,显然不在六虎之中。因本书需要,牵强并入六虎之中,仅作小说家言,切勿曲解。
四、赵开山乃沂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