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遇明师归正道,
回光返照心头考。
自然开悟绝尘情,
个内修完仙不老。
这是巜重阳分梨十化集》中的一首“丹阳次韵”。马钰出身官宦之家,家境富足,膝下三子,生活安定,要想度说他放弃舒适生活,出家苦修,难度可想而知。有什么原因才能让一个富人放弃幸福生活,断绝俗念呢?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乃至,整个诗集,都是劝化丹阳夫妇的诗词。
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谁也逃脱不了死亡,这是一个恒定而不变的定论,也是最令世人苦恼的问题。于是,世上便出现了两种思想。一种是幻想长生不老,修炼成仙;一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安于现状,励精图治。
闲话少说,书接上回。话说那人说出姓名之后,王重阳立时眼前一亮,细看此人,见他身体堂堂,面圆耳长,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竟是一副绝佳的大仙之相。只是不伦不类的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人,腰间却挂了一个硕大的酒葫芦,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当下,王重阳又惊又喜,赶紧揖礼道:“早就听说山东‘赛公明’,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原来就是尊驾,失敬,失敬!”
那自称马从义的中年汉子慌忙还礼道:“江湖虚名,不足挂齿。敢问先生宝号如何称呼?”
王重阳笑答道:“贫道姓王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乃终南山全真教掌教是也。”
“全真教?……”马从义有些疑惑,心中暗想,“道教虽然渊源悠长,但是也不外乎天师教、天一教、茅山教等几个流派,却从未听说过什么全真教?”
王重阳见马从义心生疑惑,微微一笑,说道:“敝教始创未几,故不被世人所知。”
马从义惊愕道:“王真人原来是创教宗师,当真是不世之功,教人可佩可敬!”说着,又是躬身一礼。
王重阳笑道:“你我皆是有缘人,你的造化,犹胜于我!”
马从义不解其意,心想道:“我又不是出家道人,造化怎的高过于你呢?”他却不知,在数年之后,自己竟然也拜在重阳门下,而且继任了教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王重阳师徒三人和马从义结伴同行,择路直奔前程。一路上,闲来无事,四人边走边聊,马从义便把此行的原委,简要的叙说一遍。
原来,马从义仗义疏财,结贤纳士,又善针灸医术,济世救人,乡人都称他马善人,又或马半州,江湖人称赛公明,在山东一带甚是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