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照时金琐碎,
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
不比寻常草木同。
这是《重阳全真集》中的一首“咏竹”。王重阳的诗集中,描写景物的诗作并不多见。这首“咏竹”,虽然没有描写竹子的形貌,但是却着重写出了竹子不畏严寒、独领风骚的内涵,这也是一种自誉的表达形式,形同苦修者一样,坚韧不拔,与众不同。
闲话少说,书接上回。话说那蒙面人的鼓声被琵琶声完全掩盖,再无声息,不由失声惊呼。
一听“桃谷三仙”,王重阳心头不由“突”地一跳,心中暗想:“这三位前辈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内力深厚,能把如此高强的内功运用到乐器之上,笛子、古筝和琵琶各有韵味,与众不同,不亚于天籁之音,形同仙乐。”想着,赶紧循声看去,只见在花圃的远处有一座悬崖峭壁,从峭壁中间的两三丈处,却突出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如同天台一般,甚是宽大。此时,上面正坐着三人,鹤发童颜,衣袂飘飘,形如天上神仙一般,仙风道骨,气势非凡。
只见上首的一位清瘦老者,白眉皓首,鹤发童颜,头挽冲天发髻,身穿灰色道袍,手执一支碧绿竹笛,如同太上老君一般,正笑吟吟地看着岩下三人,开口说道:“石施主自称是看破红尘,闭关养性,我看你还是凡心未了,俗念未除。不如,让贫道给你吹一曲巜太平调》,静心安神,驱除杂念吧!”
说完,双手执笛,气贯于口,轻轻吹了起来。笛声嘹亮,悠远深长,犹如大漠雕鸣,空谷猿啼,空灵而漂渺,清新又脱俗。王重阳和戚女侠恍若神离,飘飘忽忽,仿佛置身于一望无垠的大漠荒原,黄沙漫漫,天地交际,沙天一色,一对大雕,正在天空遨游,不时引吭长鸣,声震环宇,回响激荡……
忽然,“咚咚咚”地一阵鼓响,为笛声打起了鼓点,节奏时快时慢,时缓时急,似乎故意扰乱笛声,控制节拍。显然,那黑衣蒙面人也抵受不住这笛声的魔力,正在敲击羯鼓,运功相抗。
忽然,笛声嘎然而止,接着只听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道兄的这曲《太平调》吹了数十年了,火候越来越老到,功力也越来越深厚了!”
王重阳赶紧收回心神,循声望去,只见岩上中间的一个胖大和尚,袒胸露肚,肚大腰圆,浑似弥勒佛再世,面前摆着一架檀木古筝,正笑咪咪地看着下方三人。
老道人微笑道:“大师过誉了,您的古筝也是天籁之音,胜似仙乐,世人也无几能比了!”
胖和尚“呵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