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范志的叙述,众人都哑口无言,一阵沉默。是啊,范志在两军交战之前,就曾经对杨俊说过一句话:父不慈子另走他乡,君不正臣改投别国。他今天的判国投敌,不正是宋朝的贪官污吏所至吗?拥护如此无道的昏君,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王重阳想起了师父的警示,说算得大宋天下日后必被夷人统治,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惆怅万分。偶尔瞥了一眼赵开山,却见他也是满脸凝重,陷入了沉思。
其实,赵开山也是在纠结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打退了金兵,难道自己真的还要去投靠宋军,拥戴那个无道的昏君吗?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却隐隐有个声音在呐喊:“去娘球的吧!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倒不如借机推翻这个昏庸老儿,另立明君,也未必不是大宋子民的心愿,老百姓的福祉!”
此心念一闪即过,赵开山叹了一口气,感慨道:“范将军恩怨分明,敢做敢为,倒不失大丈夫所为也!”当即,命人将范志的战马和兵器奉还,并送上十两黄金,亲自送他出营。
范志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一直到了军营门外,范志忽地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两眼垂泪道:“大帅如此待我,真乃君子也。有为感恩戴德,永生不忘!”
赵开山赶紧双手搀扶,深情地看着范志,诚肯地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开山不求回报,只望今后两军对垒时,将军能善待百姓,此我所愿也!”
范志点头应诺,抹了一把眼泪,然后翻身上马,催马加鞭,飞奔而去了。不一会儿,伴随着尘烟,便消失在了大路的尽头。
书中代言,正因为有此一节,日后赵开山战败,人马被困之时,这才有范志恩释开山赵,两军阵前救故人之举。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赵开山拿下密州之后,心情大悦,一边出榜安抚百姓,开仓放食,一边设筵犒赏三军,论功行赏。接连三日,军民同乐,密州城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世间万物,有阴就必有阳,有因也必有果。得到救济的百姓,个个感恩戴德,欢颜悦色。而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百姓,却是个个悲不自胜,涕泪交流。
这正是:两军战后尸如山,败者成寇胜为王。将军只知行军乐,怎知有人家破亡。
这一日,赵开山与众将正在府衙中吃酒,忽有小校来报,说王重阳几人不受封赏,留下一封书信,已经告辞而去了。说着,遂将书信呈上。
赵开山接了过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不求功来不求名,只做闲云伴野鹤。四海漂零访蓬莱,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