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道:“这是本教禁地,任何人未经教主允许,擅自闯入者必被处死!”
王重阳吃了一惊,赶忙道:“既然是贵教禁地,咱们缘何来此?”郑魔王道:“叛教逆徒众多,一定会四处搜捕我们,只有这个地方,他们才不敢进来。所以,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说着,郑魔王来到了石洞门前,将手伸进了旁边的一个小洞内,抓住了机关,先往左转了三下,然后用力往下一按,接着又往右转了三下。只听“咯吱吱”一阵索盘绞动地声响,厚重的石洞门便缓缓地缩进了两侧,洞口慢慢地敞开了。登时,一股阴冷而潮湿的气味立即扑鼻而来,众人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郑……郑伯父,里面不会有什么危险吧!”公孙豹忍不住问道。郑魔王横了他一眼,冷声道:“怎么了?你难道害怕了不成?”
公孙豹脸色一红,嗫嚅道:“人……自然是不怕,只怕里面有什么机关和野兽什么的!”郑魔王道:“老夫和教主也进去过数次,虽然没有深入,但是外洞至少是没有危险的。”说完,“哈哈”大笑,当先进入了洞中,只留下了“嗡嗡”的回声,缭绕不绝。
众人不再犹豫,一个跟着一个,鱼贯而入。洞内甚是宽敞明亮,通风流畅,二十几个人围聚在一起,丝毫也不觉拥挤。
这个外洞显然是经过人工开凿的,洞壁光滑,地面平整,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厅一般,可容纳二、三十人。每隔丈余远,洞壁两侧都插有火把,一直延伸至黑暗深处。中央摆着数张石桌、石凳,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显然是已经不知多久没人来过了。
郑魔王待众人都进来之后,又将手伸进了洞里边的一个小洞内,依样扭动了几下机关,只听“轰隆隆”地一阵巨响,石门又重重地关闭了。
山洞内又变得黑暗,只有洞门口的一丝丝光亮,才不至于让人白昼不分。陈俊和何九爷都是久行江湖之人,身上的应用物件齐全,当下赶紧掏岀了提前备好的火折子和火寸条,引燃了火苗,点着了洞壁上的几支火把,洞内立时又恢复了光亮。火光如烛,青烟缭绕,徐徐上升到了洞顶。这说明外洞空气流畅,洞顶的暗处藏有通风口,关闭洞门后,才不至于让人滞息。
看到这里,有人便问了,小说上最常见的便是火折子,这里怎么又岀来了“火寸条”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火寸条的发明,无疑就是古代人的火柴。
据史料记载,火折子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77年)。当时,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军队天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