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义。梁山义军,随即瓦解。
凌振因为身怀异术,遂为朝庭所用,便有幸逃过了一劫。他眼见一众兄弟,死的死,散的散,遂心灰意冷,便生了告老还乡之念。初时,凌振数次呈报,朝庭只是不允。凌振无奈,只得装病,并使钱买通了一个高太尉的门生,疏通了殿帅府的关系之后,这才获得了恩准。
凌振十分高兴,本以为就此可以得到解脱了。哪知,那太尉高俅甚是狡诈,明面上放凌振告老还乡,暗地里却将他的独子凌云留在了军营,以此来约束梁山旧部,免生事端。
这凌云天资聪颖,齿少心锐,他早已看透了那高俅的祸心,遂表面上应允,暗地里却四下结识江湖上的各路英雄,尤其是昔日梁山好汉的后人,以备来日东山再起。
此后有幸,机缘巧合,先后结识了梁山好汉“铁扇子”宋清之子“玉面书生”宋安国,和“神机军师”朱武之子“小诸葛”朱定邦,最后又结识了“立地太岁”阮小二之子“小虬龙”阮良。四人义气相投,再续父缘,遂焚香歃血,义结金兰,准备大干一番作为。此事说来,还颇有一些机缘。
原来,当年宋高宗赵构弃临安逃亡时,被金将兀术追到江边,眼看着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禁不住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大哭道:“天可怜见,莫非天亡我大宋不成?”
正在危急时刻,忽见江中划来一只舢板,一个身形健硕的渔家汉子,手持三股钢叉,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高声唱道:“不拜天来不拜地,老子生来就任性。上殿敢扯皇帝须,下河捉尽龙王兵。管它鱼鳖和虾蟹,一凭叉下做亡灵……”歌声高吭激昂,又粗狂豪迈,在浩渺的江面上若隐若现,悠悠回荡。
赵构一见,满心欢喜,高声叫道:“船家快来救我!”那大汉闻听此言,手搭凉棚往这看了一眼,便放下了手中的钢叉,然后双手摇橹,“吱吱嘎嘎”地往岸边划来。
眼看着追兵将近,赵构急得双脚直跺,再次呼叫道:“船家快些吧,若再迟些,只恐孤命休也!”
那大汉也不理会,只是缓缓摇橹,慢悠悠地划将过来。赵构干着急,也是无奈,只得眼巴巴的看着。好不容易等到舢板靠到了岸边,赵构便慌不迭地跳了上去。慌急中,一个趔趄,差一点就跌进了江中。
那大汉只是冷冷地看着,也不言语,一见赵构上船坐定,便开始缓缓摇橹,小船“吱吱嘎嘎”地划向了江心。
正在此时,只见岸上烟尘飞扬,马蹄暴响,一队金兵已经风风火火地追到了江边。当先一员金将,头戴雁翎貂皮帽,身穿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