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周朝大王是天下各国的天子,但是自己还有一个周国,主要是武王伐纣之前周国的地盘。岐山是文王担当西伯侯时期的国都,就是老根据地。西戎占领岐山,朝廷本身的周国无力反抗,使得西戎更加猖獗,得寸进尺,不断试探着向前进攻。近期一个月内西戎多次袭击镐京周边,镐京极不稳定,周平王坐卧不安。放眼城内,自从西戎洗劫之后,宫殿残缺,残垣断壁,十分凄凉;西戎侵犯,兵微将寡,扩充军队又需要大量银两;府库空虚,没有能力重修京城,没有能力招兵买马,又不想向各个诸侯国征集资金,不想加重百姓负担。平王愁肠百结,就产生了迁都洛邑的想法。早朝上,平王对文武百官说:“最早王祖成王定都镐京以后,又修建了一个洛邑,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回答说:“洛邑是天下的中心位置,四方诸侯向朝廷进贡,远近相当,所以成王安排召公勘测风水,选定位置;又派周公组织施工,按照镐京的样式修建,所以宫殿格局和镐京一模一样,作为陪都。每年天子都要到那里巡视,住些日子,接见诸侯,召开诸侯大会,各国诸侯减少了去镐京朝见天子的路途和时间,都感觉非常方便。”
平王说:“这么说,洛邑也是一个都城,只是每年诸侯大会期间才使用,平时那么多的宫殿都闲置,这是一种浪费。现在犬戎逼近镐京,安全隐患非常严重。朕打算迁都洛邑,不知是不是可行?”
太宰咺说:“现在京城宫殿被犬戎破坏严重,府库空虚,修复宫殿劳民伤财,加重百姓负担,会引起民怨。而且犬戎摸清了道路,熟悉了地理环境。就像狗一样,吃惯了嘴儿,跑惯了腿儿,可能经常来犯,镐京已经不是安全之地。迁都洛邑完全可行,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文王百官都是吃俸禄的,在那工作都一样。尤其经过上次西戎烧杀掠抢,都胆战心寒。一哄声地说:“大王和太宰的意见很对,我们赞成迁都洛邑。”
见到这种局面,司徒卫武公和长叹不止,低头不语。平王发现了,就问:“老司徒为什么不说话?”
武公晃了晃脑袋,回奏说:“老臣已经年过九旬,君王不嫌弃我年老,把我放在六卿这样高的位置上,是让我为朝廷担负责任。迁都这件事很大,应该慎重考虑。老臣有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不同,大王点将让我发言,我很为难。如果我不说,那是对朝廷不负责任,是失职,是不忠;如果说了,和满朝文武的意见相左,是对他们的不随和,不友好,不和谐。礼制和道德发生了矛盾,只能重大义,得罪各位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