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嫌,就一定要去做商业,其实商业不是大家所认为的......”
朱元璋放心了,求你尽管求,事我自为之,傅忠要去做商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可没强压着他。
他压抑内心的高兴,立马打断了傅忠的话头,插话道:“我朝以农夫开国,以农事肇基,你与欧阳伦去经商,不要大张旗鼓,引为风潮。”
傅忠心下一愣,来了来了,史书记载的事是真的。
朱元璋怕商事耽误农事,把商人的地位一压再压,见识何其短浅。就不知把人都锁在土地上,这么低下的生产力,除了残酷剥削农民,他拿什么来保证大明朝廷的正常开支。农民苦呀。
“您说的有道理,无农不稳。但无商不活,商业还是大有可为的。物出一地,而天下共享,就是商人的功劳。没有他们,南方人能穿得上皮裘吗?北方人能吃得上大米吗?繁荣社会,离不开两地贸易。“
”朝廷初创,最差的是钱,光是靠着农夫从土里刨出的那点出息,何年何月才能兴我大明。“
”商业则不同,冬则资裘,夏则资葛,中间的利润大了去了,如果从中抽取一成六的税收,我敢肯定,朝廷捉襟见肘的窘迫立马改观。“
”另外,做商业是要本钱的,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的。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不会影响到农事一块。没有本钱的大多数人还得从事农业。“
”放开商业,让有钱人的闲置资金活跃起来,搞活经济。把商税当成朝廷大头,朝廷就用不着只靠农业税来过活。适当减少农业税,这就叫商业反哺农业。”
一席话,朱元璋听得心潮澎湃,他是一国之君,天下万事都要操心,但心心念着的不过三件事。
一是太子的身体,这是大明能否顺利渡过到下一代的大事。
二是与徐达他们这帮将军们能否和平共处,这是史书上认可自己是仁君还是暴君的大事。
三是开朝以来,时时都有被钱逼疯的想法,做这一国之君,还不如做个富家翁来得痛快。
前面两件事,不管结果如何,总算暂时有了解决方法,而且都是出自傅忠之手。难道这第三件事还得由他解决。
这人不到二十,能力竟然如此之强,要是有二心,可怎么办,太子对付得了吗?
想起刚才他说的起不来早床,耐不了烦琐,这么看,又不像自己一样,有做开国之君的气象。
他要是个大奸雄又怎么办?
开店人其实都是武大郎,朱元璋两难了。
想起朝政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