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权会师。
刘备吃了一惊,道:“东吴入寇!速叫仁禄、孔明来宣室殿见朕!”
那内侍道:“皇上,贾大人现在新丰,这一时半会可叫不来。”
刘备叹了口气,道:“最近这烦心事一大堆,忙得朕竟忘了他已经削职为民了。”
那内侍道:“那还叫吗?”
刘备摆了摆手,道:“不用了,你去把孔明和仲达请来。”
那内侍道:身退出。
刘备低头瞧着那道刚写了一半的圣旨,喃喃地道:“这会可不能再出乱子了。”拿着圣旨放在宫灯下烧了。
诸葛亮、司马懿听闻吴兵入寇,大吃一惊,急忙赶往宣室殿。
刘备道:“东吴军马三十万入寇,分三道而进,这该如何御敌,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诸葛亮道:“敌军分三路来,我若也分三路应援,兵力分散,难期必胜,还容易僵持不下,对我甚为不利。依臣之见,救兵不妨派,不过须分出主次,当集中大军,择其一路攻之,只要破其一路,余二路便不能存扎矣。”
刘备面有忧色,道:“集中优势兵力,以强陵弱,固是稳操胜劵。可是新城,襄阳,白帝三处都是紧要之处,哪一处失守后果都大大不妙啊。”
司马懿道:“皇上不必太过担心,臣也觉得孔明之言有理。敌军看着来势汹汹,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可是您听臣一路路仔细分析,就明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备道:“哦,你且说说看。”
司马懿道:“先说陆逊,此人是东吴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有周郎之智略,又无周郎之浅躁,可说是极难对付。”
刘备笑道:“陆逊黄口孺子,有何能耐?仲达竟将之与周瑜相比,怕是太过了吧?”
诸葛亮道:“一点也不过,陆伯言之才不下孙吴,皇上切莫大意。”
刘备听诸葛亮也怎么说,紧张起来,道:“既如此襄阳这路不可不小心提备,若是陆逊攻襄阳,大事去矣。”
司马懿道:“持重之人必畏败,襄阳多山,可于林木间遍插旌旗,陆逊见我有备,恐悬师深入,中我诡计,全军覆没,必驻兵观望,摸清我军虚实,才好进兵,有了这点时间,我军主力便可置敌于死地了。”
刘备缓缓点了点头,司马懿见他仍是犹豫不觉,道:“若皇上仍不放心,可令一上将率一偏师往攻南郡,东吴钱粮半在江陵,这可是东吴重镇,岂容有失?陆逊见南郡遇袭,必会分兵往援,此兵法所云:‘围魏救赵’者也,诚如是,襄阳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