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皇权的象征!亿万大庆国子民心中的圣地!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京都便成了整个大庆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不同于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太祖皇帝首重军功,这位马上得天下的一代英主始终将整个大庆国的军力放在任何事情的前面,枢密院作为大庆国军方的权力机构和军力代表始终风光无限,最起码在大庆帝国的初始阶段是这样。
太祖之后的历代帝王也都很重视军力发展,但他们也深深懂得,军力的扩张犹如紧绷的弓弦,如果没有时不时的拉紧放松,那么只会在某一时刻崩断,拉弓如此,治国亦然!
所以大庆帝国文人的日子就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中书省门下: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各部尚书及侍郎大抵上都是文采风流,处事细腻之辈!
苦于老祖宗的成法铁例在前,才硬生生断了再组一个兵部的念想。只是文人自古相轻,好的就是一口窝里斗,大庆国纵有文魁无数也终究耗损在无休止的的党争中。
只是有一点,在面对枢密院的那些大老粗丘八面前,总是不自觉的有些个轻飘然,此风气在枢密院的大老粗眼里则成了小娘们的傲娇气,真他娘的恶心!
让娘们似的堂倌们一个个都到边疆上试试,砍他敌寇十个八个脑袋后裤裆不湿的再来和俺们讲讲什么叫“不战而屈人之兵”!“风骨,哼,让你们在大漠里催个两条风看看你还有没有骨?!
终归说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各部再不对付,终究也只是文武相轻的小念头,遇到事的时候两派还是比较和谐的,比如说都察院!
都察院地位很特殊!有一天,一个吏部武功司的员外郎按职去枢密院公干,遇见外地赴京都述职的边军校尉老乡,闲扯中员外郎问:“你这次回来,去都察院喝过茶了没有?”
校尉摇摇头说“还没呢,昨儿个枢密院本部述职结束后都察院二处的一位说让我明儿个下午去”,“嘿,我就不明白了,咱是边军的人,隶属枢密院干他都察院鸟事?”
武功司员外郎笑了笑接着问道:“你知道,都察院为什么叫都察院吗?”
边军校尉想了半晌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你知道?”
员外郎神秘兮兮的说“都察院在开国之初原先叫“督察院”,其前身是太祖皇帝的贴身近卫部队,负责守卫太祖安全。
开国后挑选精锐中的精锐以及各方奇能异士组建成“督察院”,在开国初的前朝余孽谋反案、嘉佑朝太子结党案等重案要案中,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此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