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也不见了几位,之前看到来了的主事也没了影子。
得,人少点就少点吧,秩序摆好就行。
随礼乐入殿,群臣山呼。
朱元璋精神饱满,面带红光,心情很是不错,说话也比往日里和气了许多,可还没说两句,就看到了躲在邓愈身后的顾正臣,呵呵笑了笑,玩味地看了一眼文臣方向:“奏事吧。”
礼部尚书李叔正不想出风头了,弹劾什么时候都可以,没必要挑可能挨一顿揍的时候弹,虽说文人有风骨,可骨头挨一下也疼啊。
任昂眼看李叔正不说话,自然也不跟。
户部尚书曾泰见没人出班,索性走了出来:“陛下——”
百官齐刷刷地看去。
曾泰浑身一紧,赶忙说:“土豆催芽已经完成,钦天监言说寒冬已过,即便是偶有春寒袭来,也不会久滞,后日天晴,适合耕种土豆。”
朱元璋点头:“准了,后日休朝,群臣同往。”
“臣领旨。”
曾泰领旨退了回去。
吏部奏报地方官吏缺额之事,兵部奏报北方长城增筑之事,工部奏报疏浚河道之事……
官员站出来的虽然不少,可今日奏报,比往日少了许多戾气。
就在朱元璋寻思着官员是不是没了胆量,不敢弹劾顾正臣时,工部侍郎赵俊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弹劾定远侯欺君罔上,勾结勋贵……”
一腔正气若是没了,还当什么官!
别人不敢做,不敢说,那就让自己来!
赵俊一番话,点燃了文官集体的斗志,既然有带头的了,那自然要跟,写了那么多字,浪费了那么多笔墨,胳膊都酸涩了,结果递上去的奏折硬是没个声响,说到底还是皇帝袒护!
这份苦也是顾正臣造成的,一起骂!
留下来的御史也开始指出顾正臣诸多罪行,一时之间,朝堂乱成一团。
朱元璋笑了。
这才对嘛,总不能一个个都怕了顾正臣,该骂的时候就骂,朕也高看你们几分,心里也舒坦。至少证明,顾正臣没与文官勾结到一起,这样咱就能左右制衡,若是文官都不敢说话,被压制了下去,朕反而不安心。
就在朱元璋欣赏文官的风采时,突然武将班中走出了一个将官,声音粗犷,高声喊道:“陛下,臣也弹劾定远侯!”
这话一出,文官狂喜。
李文忠、汤和、邓愈侧身看了看,又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出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