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趁着夜色逃离前线,这一跑却立即成了溃逃的局面。除了少数忠于职守的锡克雇佣军,大部分印度士兵早就失去了斗志,一遇到华军追击,就在黑夜当中四散奔逃,白人军官根本无力弹压——实际上选择夜间撤退是个很大的失误。如果印度军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军队,夜间撤退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早就处在崩溃边缘的英帕尔集团军而言,实战是再糟糕不过的部署。这个时代的查理.戈登官运虽然亨通,但是实战经验却不足,如果换成威尔.海明亲自来带兵,绝对不至于如此。 不过随之而来的豪雨。也给华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孟加拉平原的地形有点像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河流纵横。而且又倚着喜马拉雅山,一到春天又是融雪又是暴雨,洪水泛滥简直是家常便饭。至于道路,更是变得泥泞不堪——这都是罗伯特.丘吉尔的错,这位印度总督在任上没干别的事情,就是在捞钱,替他自己和替大英帝国捞。什么造桥。修路,办学校。在他看来统统都是浪费金钱。 这样的政策,固然不利于印度的长期发展,甚至不利于英印军队在英帕尔要塞的长期防御——这也是威尔.海明选择决战于孟加拉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英帕尔开战。华军固然有漫长的后勤线,印度军这边同样有六百多公里的后勤线,没有铁路甚至连好一点的土路都没有,一到雨季就得在泥水当中运输辎重了。就像现在突入印度的华军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