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份奏折是来自南方军的,原来的总参谋长焦亮大将已经去香港接管南方军了。官上任的焦大将并没有急着向英国发动攻势,而是在耐心准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之前的连番恶战之后,南方军下属的海陆两军都需要休整。
陆军方面,由于印度军的败北并且集中于吉大港,东辉和大理全都非常空虚,必须迅速调遣军队前往镇守。特别是大理国境内还有不少缅人的游击队在活跃!
海军方面则是忙着修理受损战舰和运输小股陆军去占领南洋诸岛。南海大海战固然是大捷,但是大明海军的损失也不轻。在最后的追击作战结束后,报上来的损失是两艘战列舰沉没,两艘战列舰报废(没有修理的价值,三艘装甲巡洋舰报废,一艘速轻巡洋舰沉没(在马六甲海峡撞上了英国人的水雷,六艘武装商船沉没,八艘装甲巡洋舰重创(包括一艘南直隶级,十二艘轻巡洋舰重创,另外还有一些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和巡洋舰中创或轻伤。
所有受伤的舰船都开回广东的船厂去大修,而没有受伤的舰船则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要执行,都忙得四脚朝天——英国人虽然丧失了南洋和太平洋的制海权,但是还在想尽一切办法牵制大明的海上力量,或是坚守岛屿,或是用蒸汽帆船执行海上破交,整个夏季南洋地区的战事没有一天停息的时候。
直到8月上旬,占领南洋诸岛的军事行动才算告一段落,只有加坡仍然在围困当中。加坡的情况和堪萨斯城类似,18万英印军据险死守,如果要强攻也不是打不下来,只是伤亡数字一定不小——明军高层可不知道二战中日本人是怎么轻取加坡的——所以在印度吃亏的明军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想用长围的法子夺取加坡。
第四份奏折也是南方军递上的,提及的是两套作战计划,一套是朱国雄领导南方军时提出的《澳大利亚作战方案》,主要内容是转用海军主力于太平洋舰队,南方陆军主力于南华方面军,以攻略澳大利亚为下一阶段作战的主要任务。
另一套是焦亮就任南方军司令官后制定的《西进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是转用海军主力于印度洋舰队,南方军主力于印度方面军,不过主要攻略目标却不是印度,而是中东。首先夺取安达曼群岛、锡兰岛、马尔代夫群岛,从而打通和阿拉伯半岛的海陆,将土耳其帝国拉下水,支持土耳其军队将英军逐出阿拉伯半岛和埃及,切断苏伊士运河,以便完成对印度的大包围。
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前者是求稳,先把澳大利亚这块肥肉囫囵吞下去,同时将英国东方舰队的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