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章 北埔会群雄(1 / 6)

血淬中华 大风 5307 字 2021-06-06

?. 看到邢亮他们跑出这么远前来迎接,邱逢甲、刘永福以及随同二人一起而来的黎景嵩均大为感动。一行人寒暄完毕,在邢亮等人的陪同下,众人拾阶而上,从宽大的中门步入前院的厅堂。这“金广福”仿照宗庙的规矩,厅堂的中门平时是不打开的,人们出入都是走左右两门。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左进右出,只有迎接尊贵的客人才打开中门。

参加这次“台湾民主国抵抗力量联席会议”的除了有原台湾民主国的副总统邱逢甲、民主国大将军刘永福、台湾府知府黎景嵩以及邢亮、萧山、王承斌等志愿军领导人,还包括黑旗军将领吴彭年、吴光宗、赖永兴;新楚军将领杨载云、傅德星;新苗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姜绍祖、陈起亮、邱国霖、胡嘉猷、黄盛娘;鹿港义军首领许肇清;“六堆”义军首领李向荣、萧光明;云林义军首领黄荣邦、林义成、简精华、简成功;台北地区抵抗力量的代表苏力、江国辉;台湾各地的士绅名流,如安平的汪春源,嘉义的罗秀惠,淡水的黄宗鼎以及志愿军的康家森、孙宝礼和马成玉等四十余人。一时间,群雄毕至,齐汇北埔,被后人称之为“台湾抗倭战争分水岭”的“北埔会议”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次会议的主会场就设在金广福公馆前院的宽敞大厅里,即使一下子涌进了四、五十人,却也一点儿都不显得拥挤。此前,尽管邢亮已经与绝大多数的参会人员见过了面,但志愿军七战七捷获得的如日中天般的巨大声望,还是使得邢亮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瞩目和议论的焦点。而邢亮也以他的奕奕丰采、谦和恭俭以及在战场上和处理一应事务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如山的大将风度,令包括刘永福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感到折服。

虽说会议在筹办期间,因牵扯到各方的利害关系产生过一些波澜,但正式开始后却进行得相当顺利。当邱逢甲首先向与会人员宣布志愿军就是曾在辽东大破倭寇的义勇军,而志愿军的总指挥辛大人便是新近才被任命为“旅大经济特别区帮办大臣”的邢亮时,顿时就在会场引起了一阵轰动。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人倒是早知道志愿军便是辽东的义勇军,但却怎么也没想到曾与他们并肩战斗,且来往密切,交谈甚欢的“辛大人”竟是义勇军中威名仅次于冯华的邢亮。他们在惊喜之余,更是既感动又振奋。在台湾的大小官员纷纷内渡,弃台湾于不顾之际,邢亮这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大员却甘愿放弃自己的地位身份,毅然率志愿军入台,这样的人岂是唐景崧之流所能相比。而其余的来自台湾各地的义军首领、士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