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文祥的这个想法,让自己激动不已,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劳拉和吕虎他们,四个年轻人,都认为在法国开中餐馆是可行的,因为从叫花鸡端上法国人的餐桌来看,效果非常不错。
如果要在法国开中餐馆,就必须非常熟悉法国人的饮食风味和文化,和中国的饮食风味和文化。文祥他们这个时候不但对法国人的饮食不了解,就是中国人自己的饮食,他们也是门外汉。许多的名菜虽然知道一些菜名,但对于它的制作是一窍不通。
虽然有了好的点子,但要实行起来,有着许多的困难,通过去聘请法国厨师和中国厨师能很快解决两国饮食知识上的不足。但中国厨师在当时的法国到那里去找。所以这样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但是再制作几样象法式叫花鸡一样的菜品,到萝拉父亲那儿去,看法国人接受的效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年轻人们和萝拉的父亲一商量,萝拉父亲非常支持,而且还非常期待新菜品的诞生。
热情高涨的文祥和吕虎就开始了新菜品的研究。根据北京烤鸭的启发,(因为文祥和吕虎只知道北京烤鸭的名字,连北京烤鸭是什么样都没有见过,但从字面的意思能想到,北京烤鸭是烤出来的。)做了一个烤鸡,同样在烤鸡里加了一些法国人喜爱的元素,成了法式的中国烤鸡。再经萝拉父亲给予一些建议,法式的中国烤鸡正式出炉了。
这样的烤鸡端上餐桌,同样受到了法国人的喜爱。接连出现的受到人们喜爱的菜品,提高了萝拉父亲在里昂厨师中的声望。老板也是另眼相待。
萝拉的父亲叫本沙明,做厨师已经几十年了,一直是兢兢业业,做出来的菜品无可挑剔,但是拿老板的话来说,尽管他的菜做得好,但吃过他菜的人们都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就像人们在花海中看到一朵美丽的鲜花一样,如果单独把这朵鲜花拿出来,人们会记住它的美丽,但是在花海中,就是人们看到了它,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它和其它的花没有什么区别。
在老板的眼里,本沙明之所以当不上大厨,是因为他做出来的菜品,没有特色,没有独树一帜的能让吃过他菜的人有深刻印象的特色。老板眼中作为大厨的标准,是在人们吃过你的菜之后,有一探这个菜品后面做它的人究竟是谁的愿望时,才是大厨级的人。
所以本沙明一直是厨师,没能当上大厨。本沙明这么多年来总认为是现在的那个大厨压着他,他才没有出头的机会,再加上老板不是伯乐,发现不了作为千里马的自己。所以自己就一直只能是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