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华工们的种种残酷的手段,这严重摧残着他那以大清帝国为傲的高傲内心,但对于这样的事,自己又无可奈何,丝毫没有方法去改变。这样的处境就这样折磨着他。
遇到文祥之后,文祥那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行动,使陈镇明产生了佩服感,因为文祥有勇气去干自己想干却无能为力的事情。
陈镇明和文祥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向文祥介绍说,在英国人的华工营里,有好几个他的同学,都在从事翻译工作。文祥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利用自己的身份联系上了陈镇明的这些同学。
在华工营里的中国翻译,虽然行动上要比普通华工要自由,但同样要受到英国人军事化管理的约束,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是不准离开华工营的。
文祥利用自己中国驻法总领馆的身份,可以给他们正当的理由,所以他们才能有机会走到一起谈天说地。几个年轻人在文祥介绍了华法教育会的宗旨和要去做的事情之后,都很热心。于是在推广华工们工余学习的事情上,文祥就多了好几个这样的帮手。
在这些中国翻译的参加和帮助下,文祥开始在华工们中间,有时机地举行一些工余时间的讲课,帮华工扫盲,帮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和法语,把华法教育会倡导的一些华工准则介绍给他们。比如《华工杂志》第3期上就提出了五条准则:
1大家一起工作,应当互相扶助。不要因小失大,即争执起来,伤了大家的感情。
2若是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不能无故向别人借贷。
3不要沾染吸烟饮酒这些嗜好。赌博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4不能浪费钱财,要知道,我们不远万里来此,赚的都是血汗钱。
5星期天,要么学习法语,要么看看书报,或者出去游览,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开阔眼界。
文祥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把几个热心华工教育的华工营中国翻译,以中国驻法总领馆的名义,召集到了巴黎,在华法教育会,由教育会的人给他们进行了短时间的培训。主要讲解华工学习的重要意义。
因为李石曾先生提出赴法华工将构成未来中国技术工人的中坚,他们回国后可以传播工业技术,还有助于社会改良和清除陋习。
而作为华法教育会的一员,主要是为华工们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尽可能地多学西方的科学技术,然后把学到的东西带回祖国,为祖国的工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通过这次培训,这些翻译都加入了华法教育会。文祥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