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谦道:“是极,是极!吾亦上奏朝廷,青、徐二州共讨曹操,必为国诛杀此贼。”
刘备道:“有二事尚需麻烦陶公相助,一是曹兵多,我兵少,请陶公拨付精兵,并力图曹。二是我军远来,未带粮草,请陶公拨付安排。”
陶谦道:“此是应有之理。然徐州新遭曹操荼毒,兵士离散,城中兵不满万,又需派援兵抗击袁术,只能先行安排精兵三千助君,宣高亦有兵三千,合计六千。后续溃兵归来,吾当继之。粮草之事,吾安排元龙助君,元龙精明强干,必能安排妥当。”
刘备谢道:“有陶公相助,破曹必矣!”
陶谦又问起刘备张闿之事,刘备道:“张闿小人,对陶公不忠,且遗祸徐州,备已杀之。”
陶谦恨恨道:“杀得好!其贼兵如何处置?以吾之见,亦当尽杀之!”
刘备道:“彼乃小兵小民,愚昧无知,不宜皆杀。吾拟得便后仔细甄选,良善者释之,为恶者诛之。”
陶谦勉强同意,想张口询问曹嵩的财物,忍了又忍,没有问出口来。曹嵩财物既已落入刘备手中,定然要不回了。如今徐州孱弱,已有强敌曹操,还是不要惹怒刘备的好。若刘备一怒之下与曹操瓜分徐州,岂不是自己末日?
陶谦派的三千兵,半数是丹阳兵,半数是徐州兵,由东海相刘馗率领。本来最好的统兵人选是曹豹,但定陶一战曹豹受伤尚未痊愈。陶谦麾下爱将陶英、陶机、吕由皆战死,军中也有不少勇武之将,但都是粗疏无谋之人,万一被刘备拉走可就不好了。刘馗名士出身,世为两千石,虽然兵事差些,但手腕不凡,且对自己忠心耿耿,足可信任。况且他如今在徐州已是两千石的国相,刘备没有更好的筹码拉拢他。
刘备一见刘馗,果然觉得不太投机。刘馗四十七岁,相貌清秀,谈吐文雅,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一派名士风范。刘备自幼本就不爱读书,不学有术,两世灵魂融合后虽用功读书,但看得大都是史书和兵书,对文学涉及不多,根本跟不上刘馗的节奏,甚至刘馗说的话、用的典,一点都不懂。刘馗看刘备的目光顿时就带了些轻蔑。
既然如此,刘备也懒得搭理刘馗了,自与陈登打成一片。陈登被陶谦任命的官职是典农校尉,负责农田水利、屯田兴农之类事务,被安排负责刘备军的粮草辎重等后勤事宜。
陈登字元龙,生于公元一六五年,本年二十九岁。陈家为下邳大姓,世代簪缨。其父陈珪乃广汉太守陈亹(音门)之孙,太尉陈球之侄。
陈珪出自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