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血脉相连之情,这种普遍的情况,并不能简简单单地归咎于无耻这两个字,人性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题。
禁军里面没有蕃兵,但是岳翻却在林冲带来的三千马队里面,看到了数目约为三分之一的外族士兵,西夏人在里面就不是少数,岳翻曾经很好奇的和林冲讨论过这个问题,询问林冲为什么会接受西夏人进入自己的军队再去杀西夏人,林冲笑了笑说道:“这些都不重要,他们进入了我的军队,认同了我的带领,相信我是他们的统帅,听从我的号令,就那么简单,至于他们是汉人还是吐蕃人还是党项人,都不重要。”
岳翻渐渐的明白,似乎在这个时代,民族意识并不是主流,在这个五代十国整个东亚地区都陷入一片混乱的征战时代,维系民族意识的文化和教育被破坏的一干二净,人们更注重的不是教育,而是生存,虽然从赵匡胤建立宋朝一统汉地,各民族也纷纷建立了国家之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是之前大一统时代人们所普遍倡导的伦理观念,似乎依旧十分脆弱。
岳翻也开始接受外族人进入自己的军队为自己卖命,因为从五代十国开始,军队的战斗就是为了生存和赏赐,不仅仅宋王朝如此,党项人也是,吐蕃人也是,辽人也是,军队没有国家意识,没有荣誉意识,为了钱,为了粮,为了赏赐,为了老婆孩子,五代十国的军队迷茫一直延续到如今,还是没有解决。
他们开始思考为何而战,但是还没有找到答案,只能归咎于自己为了自己而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少数有坚定意识的人们坚持自己的民族血脉和民族信仰,甘愿赴死,还是有相当一批人只为自己考虑,认为在什么地方出人头地都是一样,不能在大宋出人头地,就去西夏,不能在西夏生存,就来大宋,渐渐的,这种意识成为了一种潜意识。
为自己而战,为自己而活,不为别人,不为国家。
所以,宋军可以接受西夏人进入自己的军队,再反过来去杀西夏人,西夏人也可以接受宋人进入自己的朝廷做官,出谋划策对付宋人。
林冲就非常信任自己麾下那一千多外族蕃兵,他说这一千多蕃兵是整个马队里面战斗力最强的,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不是后天才学骑马的汉族人可以相比的,你看他们的腿,都是向外翻的,那是自小就在马背上成长的印记,他们可以在马上生活,甚至在马上吃喝拉撒睡,而我们不能,我们虽然可以坚持在马上作战一段时间,可是论马术,我们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他们跟随我出生入死,最艰难的时候,三百骑兵毁粮仓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