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春夏秋的肥美时节他们自然不缺少存活下去的食物,但是到了冬天,一旦严寒时间较长,使得他们难以为继,那个时候不战斗就是等死。战斗还能有一线生机,饿急眼的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筑起那么多京观却依然无法遏制游牧人南下抢掠的原因,若要改变,也可以。游牧人在生产力上远远不如我们大宋,如果我们可以使用某些手段,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靠我们生存,我们就可以控制游牧人的命脉,使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控制草原。
岳翻已经着手命令工部的人集合民间善于纺织的人们研究如何使用羊毛纺织衣物,这个时代的汉人们对于羊的价值认识多是在羊肉上,而非羊毛,虽然也有羊毛纺织品,但那多属于装饰品,属于奢侈品,绝非普通百姓可以问津,而如果羊毛纺织机可以研究成功,那将是一种巨大的刺激。
双方互市的时候,将不仅仅是单纯的顺差,中原也会有极其渴望的草原产品,大量收购的前提下,草原人为了赚钱,是否还会挑起生存战争,那就是一个问题,引起一种良性循环,以经济科技手段将战争消灭,未尝不是一种双赢的手段。
但是随着杀戮的过剩,羊毛纺织机却还遥遥无期,各种古籍的查阅,相关手艺人的咨询,参考羊毛纺织工艺品的技术,却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重要突破,和中原传统的麻布丝绸相比,羊毛这种原料显得尤为特殊,千头万绪理不清,更别提将之进行量产。
大宋的耐心随着这个冬天的长期寒冷而消耗殆尽,失去了鲁达之后,军方的耐心更是消耗殆尽,一次又一次的南下杀戮,终于激起了边防军和赵桓的怒火,赵桓一拍桌子下了命令,林冲大怒之下率军一万北出长城和草原族交手,以战养战,斩获颇丰,而岳翻的提议就此被人们渐渐遗忘。
羊毛纺织机依然在研究之中,但是在其具备量产能力之前,是不会引起大家注意的,赵桓没那么多时间等待了,战争开始,仇恨加深,之后若要改变,就非常困难了,然而岳翻对此无能为力,他不是神,不是技术大咖,知道存在,却不知其如何制造,他没有任何一次比现在更痛恨自己的无能。
三元三绝如何?国存我死又如何?真正可以利国利民的事情做不到,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依靠这个时代,却无法产出更多的真正可以引领时代的科技产品。
火药弹的存在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如果火药武器真正的成长起来了,鲁达就不会死,进攻燕云时就不需要以士兵的血肉之躯为代价,绑上火药弹自我牺牲,火炮的研制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