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的白种人已经在快马加鞭,要想保持西疆地优势,那就只有下更大决心,花更多心血,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一切。
印德安这片土壤从来就没有从无锋视野离开,富饶的物产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其沟通东西两大6的重要位置,使得印德安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应该是自己日后西进的根据地,而他之所以选择应建明除了看重应建明的忠诚外,更看应建明那种有些类似崔秀的敏锐嗅觉地机变应急能力。这正是他希望应建明这支全新组建的部队能够在自己全力图谋帝国的时候也能为他在西面守住基业甚至开拓一个更令人惊喜的局面。
全新的印德安军团很快就组建了起来。四万预备役士兵很快就从北吕宋、关西郡和南郡送来,而在旁遮部和印德安东北三行省开始的募兵行动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只是印德安士兵兵员地确不能与帝国内地相比,十名应征兵员能够招募到两到三名合格兵员已经是相当难得了,好在应征人数大大过了当初预料,招募五千名士兵而应征人数却过了八万人,这也让募兵处有了充分的筛选余地。
赵剑锋对于训练士兵有着一整套的方法,士兵们虽然被迅分成了两个师团,但按照他的提议,从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师团抽调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充实到新组建的第四第五师团担任基层军官,而高级军官则以印德安军团的名义向军务署申请,要求从西北军事学院本届毕业学员进行补充,并且还要求从现在驻扎在北吕宋的第七军团长抽调部分有经验的军官充任到印德安军团,这个要求无一例外的得到了军务署同意和支持,整个这一届地毕业生一个不漏地全部分配到了印德安,让西北军事学院的学员们高兴不已地同时,也让第七军团和其他几个希望从本届西北军事学院毕业学员得到补充的军团嫉妒不已,这样大规模的军事学院学员分配到一个二流军团在他们眼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有了军事学院军官团的补充也并不能立即让新成立的印德安军团脱胎换骨,虽然帝国第四军团在应建明的率领下也算得上帝**队一只差强人意的部队,但应建明自己却知道在帝**事系统那种没落的大气候,像第四军团这种几乎是完全重建起来的军队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赶上像帝国第一第二军团那种军队的,这也决定了新组建的印德安军团要想在强手如林的西疆军找到自己的地位必然要付出比其他各部军队更多的努力,流下更多的汗水和鲜血,只有那样,他们才有可能真正不被西疆军这个群体真正踢出圈外。
在这一方面应建明和赵剑锋二人的态度是空前的统一,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