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整个江防并不足以阻挡住西疆军北上的脚步,而整个东海郡的东面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千里的海岸线也是能够守御住地么?
成大猷提出了利用水军和海军的舰船在余杭集北上在扇江入海口处让第八军团一个主力师团登船直上北方从东海腹地登6杀入东海这个计划,而其他四个师团则在鲁阳和彭城一带动佯攻吸引敌人十五军团的注意力,这个计划立即赢得了梁崇信的大加赞赏,并且立即和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余杭和松江各府联系民船,当然这个行动还保持着一定秘密性。一直到预定集结时间这一天才算是真真正正落定下来。
一百多条从余杭和松江沿海征集而来的民船6路续续开始靠岸,这原本是一处高堤,被临时加固后作为了船队靠岸后的登船所在,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士兵开始登船,在三个小时之内士兵们必须全部登船,然后船队将会顺着江流先行入海。在转道向北。
虽然整个登船队形显得有些零乱,但是应该说整个过程还是相当顺利地,除了几名士兵在登船时不慎落水外,并没有其他麻烦。只是等到战马上船时延误的时间稍稍多了一些,为了加强突击部队在东海腹地登岸后的攻击力,成大猷决定还是尽量保留两个大队的骑兵,这也意味着有两千多匹战马不得不用将近六十条船装运,这也极大的增加了运输难度,好在余杭和松江两地都考虑到了所需船只可能会出现一些缺口,特地都多征集了部分船只。这才让整个运输计划勉强完成。
成大猷不是第一次乘船。但是乘船出海却是第一次,以往都不过是在内河上乘船行动。而这一次却不得不进入浩瀚的大海,有些偏淡地江水逐渐变成蓝色时,成大猷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已经行进在大东洋上了。海岸线渐渐消失在人们眼帘,虽然风浪并不大,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士兵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晕船仿佛会传染一般,一波接一波的拉倒一大片人,看得成大猷忧心忡忡,倒是船老大的安慰让成大猷稍稍有些心安,只要这些士兵们一上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恢复成生龙活虎的模样。
按照计划,船队将向北航行两天两夜,由于海流和风向的影响,整个登6时间也许会有一些误差,但是地点却是没有变化,确定在金陵府和登州府两府接壤的日照镇附近。
晕晕乎乎的成大猷也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久,自从海上起了风浪,他就再也坚持不住了,摇来晃去的滋味是成大猷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虽然他竭力想在官兵们面前表现出自己地与众不同,但这种晕船地味道不是光凭意志能够克服的,胸地憋闷和难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