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52章新魏的应对(1 / 3)

在历史上,盐商,是一个传奇的群体。初始诞生于汉代,自从隋唐时期逐步放开盐禁,引入商人参与盐业以来,历朝历代都流传着关于盐商巨富的传说。明清时期,盐商的财富规模到达顶峰,在这一时期,“盐商“两个字,绝对是一块不折不扣的金字招牌。

从唐代时期开始,扬州盐铁使刘晏将原本由统一收购、运输、销售食盐的模式改为收购后转卖给商人,由他们进行运输和销售,自此,“盐商“这一群体正式在历史中出现了。

从明朝开始,为了改变北方边防军队粮饷运输的困难局面,从洪武三年起,明朝实行了“开中制度“:由商人向北方运输粮草,粮草运到后,按照一定比例给商人发放凭证,商人以这种凭证到各地盐场支取食盐。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为了解决盐引滥发、积压的问题,明朝又实施了“纲运制“,要求原先独立经营的商人结为“商纲“,登记在册,不在“商纲“登记范围内的商人不得从事盐业,若商人得到了“商纲“的资格,不仅可以垄断专卖,还能将这种资格代代相传。

从这时起,在食盐的销售环节,形成了由控制下的商人世袭专卖体制,一直延续到清朝道光年间,在数百年的传承中,盐商世家开始形成了。而随着明清时期人口的不断增多,这些盐商世家从这小小的盐粒中攫取到越来越大的利益,盐商的传奇也从此在坊间开始流传开来。

在历史上的各大盐场中,扬州无疑是规模较大、也最为出名的一个。扬州不仅是淮盐的重要产地,而且临近长江、淮河,又有京杭大运河这条漕运通道,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扬州自隋唐起就成为江南商业重镇,隋炀帝曾在此建立行宫、乐而忘返,唐朝时扬州更成为海外贸易重镇,大批阿拉伯等地的客商在此进行商业贸易,盛极一时。

到了明清时期,扬州更是成为了全国盐业的龙头城市,据相关史料记载,到明代时,仅扬州一处,盐产量就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三成以上,正因如此,各地盐商云集扬州,使扬州真正成为了一座“建在盐上的城市“。

新魏的雪花盐所冲击的第一波市场就是扬州的盐商们,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碾压着扬州的盐商,这让习惯了垄断行业巨婴扬州盐商很是不爽。

安徽祁门人。业盐世家。其祖父于明中叶徙居扬州,业盐两淮行盐数十年,累资巨富。三传至此,为两淮大盐贾的汪文德起到带头牵线下,其余的大盐商杨作云,张于魁,康海,梁选橡,王绩等(明末清初历史真是出现过人物,但有的不知道表字)也都纷纷加入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