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个人垂头丧气的离去,到第五个人声称学黄老二十五年,除了拿《道德经》掉书袋以外,时而能蹦出几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经典字眼,曹时让他以汉朝边疆守卫为题做简要策论,这书生立马哑了火。
几个失败者离开时也没有被苛待,曹时命陈叔赠予几位书生二百钱,馍馍二十个返回家乡继续攻读书籍,若来日修学有成还可以来侯府面谈一次,几位书生感激的大礼拜谢口称曹时是“仁厚君子”,而后欢喜地离开了。
只剩下最后一位中年书生立于堂下,此人不慌不忙对失败离去的书生熟视无睹,整理仪容深揖道:“齐人主父偃,学纵横术十八载游学燕赵不能为王所用,听闻平阳侯海内贤德之士,特来侯府竞为教席。”
“主父生最崇敬哪位古人?”
“在下最崇敬鲁连子。”
曹时心里暗笑此人投机取巧,淡淡地问道:“那么,主父生最希望成为哪位古人?”
主父偃狐疑地望向堂上的年轻君侯,低声说道:“当是张子、苏子。”
张子是张仪,苏子是苏秦,只有纵横士才会称呼张仪、苏秦时加一个“子”字,因为这俩人名声非常之烂,名声烂的程度堪比被骂最多的商鞅。
但这二人又没有商鞅治国的功绩,而且汉承秦制继承了商鞅的法制主体结构,因而在当代学术界就喜欢揪住张仪苏秦大骂,于是这两人就沦为百家唾骂的典型小丑。
“主父生的人生志向是什么?”
主父偃像踩到尾巴的猫立刻警觉地抬起头,这些年每次提起个人志向都会被人讥笑,每次被羞辱的记忆太深刻以至于形成条件反射,好在他即使发现地方不对,立刻垂下脑袋:“在下的志向是出将入相。”
每次提起志向,主父偃会感觉心里很虚,纵横士的老祖宗被骂,纵横家当然也要跟着遭殃,主父偃在齐地混的非常糟糕,他本人的性子雷同张仪苏秦一般喜好夸夸其谈,于是喜好无为的黄老学派讨厌他,儒家法家讥笑他,墨家厌恶他们挑弄是非,兵家阴阳家对他敬而远之,他又不屑于农家小说家厮混,只能哀叹自己时运不济无人可用。
等了一会儿没听到奚落声,心里悄悄松了口气抬起头看到年轻的君侯闭口不言,跪坐在侧边的文师樊它广忽然说道:“既然主父生心怀大志,当让知道我侯府地小人少容不下大志者,此志向与主父生所求的职位差距颇大。”
主父偃昂首挺胸义正词严地说道:“我听说治国之道要从小事做起,如果我能在君侯府内治好一府,就为治国术积累了小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