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天的威望摆在那,还没当丞相就堪比实权丞相的威望,再过个三年五载指不定就像他曾祖父曹参,坐在家里等着皇帝发诏命请他当相国。
相国萧何病死,放眼天下也只有曹参有资格。
曹时想复制他曾祖父的无上威望,只靠执政治国和朝堂争斗是不够的,他缺乏曾祖父曹参的军功和威望,曹参坐朝,天下静谧,他在汉家的威望直逼上古名相伊尹、周公,哪怕是萧何也镇不住骄横的军功爵列侯们,曹参就可以镇得住场子。
相比之下,曹时还差的远了。
知道差距才能追赶差距,曹时有意识的加强军事训练,因为他了解这个时代的国风民俗,军功为上,治国为中。幸佞为下。
想立军功很难,他已经坐到九卿高位,不可能跑到北军当个小兵头。想去北军当中尉还要面对小皇帝刘彻的挽留,建元新政一刻离不开他的主持。
为今之计,只有找个机会接触军事训练。
所以曹时想出了这个办法,弄出羽林骑既可以满足天子对军改的强烈需求,又可以增添军事编练指挥经验。
现在他要面临的麻烦是威望不足,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羽林骑,要面临强烈的非议。只因为他的治国经验不足为凭,军功为上的汉家讲究军功是威望,没有军功就不要谈威望。曹参的威望高是因为军功,不是因为治国厉害。
萧何治国功劳大,但是在汉家的评价却不算很高,只有皇帝会遵守遗训推崇汉初三杰。
曹时治国功劳再大又能怎样?
不可能超过萧何治理关中安定大后方。源源不断输送粮草和兵员供给汉军的开国功勋。哪怕他可以把全国上下几百座城市修起来,造出若干个缩水版长安城,照样不能超越开国的大功勋。
治国的极限标杆就是萧何。
对百姓而言,萧何是值得仰望一生的权力高峰。
但对于平阳侯曹时来说,萧何是个失败者的案例,萧何的威望始终不达标,永远做不到他曾祖父曹参的那个地步。
汉初群臣争功,萧何封八千户功劳第一。让无数列侯恨的咬牙切齿结下梁子,让曹参与老兄弟萧何翻脸成仇。让萧家人被赶出长安城,让酂侯一系彻底失势。
高宗景皇帝驾崩以前,提拔曹时为九卿之一的少府,益封了整整三千户,为什么没有列侯去记恨曹家?因为那是皇帝亏欠曹家的。
曹窋有功不赏,丢官免职回乡养老。
曹奇有功不赏,盘桓长安年余,回乡郁郁而终。
两代平阳侯被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