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长公主有点想不开。
世事无常,可怜的孩子要遭受非人的折辱和痛苦,而她的仇人却过的很滋润。
太后王娡坐在另一辆马车,这是她第一次独自称作马车,而没有按照惯例侍奉在母后的身旁。
挑开白布窗帘看到对面的车厢,婆婆窦漪房与大姑子刘嫖满面愁容,放下布帘。王娡忽然露出笑容。
苦熬几十年受尽屈辱,终于熬到她扬眉吐气的时刻,为了这一天她做出无数的努力。
王娡忽然转过头。淡淡的吩咐道:“从今往后,除去长信宫晨昏定省,其余安排一应削除,我那皇儿日子过的苦,为娘的要多替皇儿着想,侍奉太皇太后就交给馆陶长公主吧。”
扶棺的车队出了南门绕城半周,围观的几百万民众自发的站在道路两旁。为执掌天下十六年的先帝送行,许多人还流下了泪水,或许他们还记得修长安城的功劳。只要长安城还在一天,那份功劳就会一直记在每个长安居民的心间。
送葬的长长车队经过渭桥,缓缓来到目的地阳陵。
阳陵毗邻太祖高皇帝的长陵,建造的规模和高度与长陵相当。一车车陪葬品要先行进入其中。谒者们不断传声唱名。
大臣们越听月不是个味,陪葬品远比想象中的少的多,这似乎不符合先帝在世时的思想。
“陛下……”
柏至侯许昌的话说到一半熄了声,陪葬品竟然那么快就全部装入陵墓,这与事前的预测悬殊了足有几十倍差距,零零总总各类陪葬品全部算上,投入的成本也绝不会超过十亿钱。
十亿钱在汉初是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陪葬品不到一亿钱。太宗文皇帝刘恒的陪葬品只有区区几千万钱,孝惠皇帝的陪葬品也只有几千万钱。汉初生活条件差人民穷苦吃不上饭的人很多,所以皇帝降低陪葬标准是很正常的。
但是放在六十年后日益富庶的时代,梁孝王刘武病死陪葬品竟然多达二十亿钱,要知道他还只是个诸侯王,面对远比自己富裕几十倍的皇帝,陪葬品翻到二百亿钱都算的上很节省的了。
为什么只有区区10亿钱。
刘彻跪坐在棺椁前无动于衷。
“……先帝在位十六载,平吴楚七国之乱,诛祸国殃民谗臣,兢兢业业十六个寒暑,开创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修长安城以利百姓,造神庙立泰一神像以为国教,十六年来四民富庶百业复苏,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自汉兴以来六十余年,人口倍增,国力十倍增,居功至伟入太庙号高宗,享万世敬仰之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