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都不如几年前,功勋列侯势力大衰的节骨眼上,新任公卿更多会考虑天子的态度而不是关心车骑将军到底水不水。
车骑将军到底行不行?
南北二军会告诉你正确答案。边郡的百姓会告诉你真实情况,几个月前的长安居民也会异口同声的给你标准回应,但是时过境迁你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询问任意百姓客商关于车骑将军的评价,更多的人会谨慎的东张西望。或者给出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很显然,天子的默许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田蚡为首的外戚联合深受天子喜爱的恩泽宠臣们,有计划的大肆污蔑匈奴以及车骑将军,的确给车骑将军以及背后的功勋列侯带来巨大的伤害,当年功勋列侯们可以玩弄舆论影响皇帝,时过境迁轮到皇帝摆弄舆论打压列侯们。
就在刚过去的整个冬天里,车骑将军对朝廷里时而传来的诽谤充耳不闻,安心呆在长安城外的平阳侯府里过着小日子,直到朝廷派出使者催促他尽快启程,他才磨磨蹭蹭的前往陇西郡主持对右贤王的攻势。
当曹时再次远离长安城,那一刻长安城里的文武百官真心以为平阳侯彻底完蛋,离开皇帝的宠信,就算你有八只胳膊也没用。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公孙敖嘴里发苦,人人说匈奴软弱可欺,长安城里许多书生就靠编纂段子在小报上刊载过活,内容大致是愚蠢丑陋的匈奴人被英勇的汉军打的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故事梗概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但是长安居民就爱看这么没心意的故事,因为每个汉人都承受着几十年来北方强邻的阴影笼罩。
好不容易熬到翻身做主把歌唱,每个汉人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连带着嘲讽挖苦匈奴人的段子也多起来,从最传统的民间故事到更富有现代气息的报纸段子,各种形式的抹黑匈奴人简直演化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不知是哪些人搞到有关匈奴的详细资料,几乎是把军臣单于和匈奴阏氏描绘成头顶长疮脚下流脓的天生坏人。
匈奴太子是个智商发育不良的低能儿,左贤王右贤王不是耳聋就是眼瞎,左谷蠡王是个心理扭曲的疯子,右谷蠡王是个先天畸形的半残废,匈奴贵族就没有一个是长相正常的样子,最少也得是个口吃流口水的半傻子,这种故事在长安城里最受欢迎,现在想来别有用心的描述反而给汉军将领带来很大的干扰。
人人都说匈奴就是坨翔,一个人说两个人说到全天下都在说,这个时候原本冷静坚持的少部分理智者也会动摇,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试图和更大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