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1月12日。杨树里。
刘恒四周围着一群当地的百姓,他拿着一支铅笔,一个小本子记录着。而四周的百姓都对他抱怨着日常的难事。
“朝廷县署的官吏,他们做工的时间就不能和我们错开一下,我们8点钟上班,他们也8点钟上班,我们5:30下班,他们也5:30下班,我们放假,他们也放假。前段时间某的户籍掉了,想要补办,去了好几次都没有做成,弄的一定要请假,你们哪怕稍微错开一个时辰,我们也好办事。”
刘恒听到这话抓了抓脑袋道:“你这事情也不好办呐,我也只是个小小的县令,更改整个官署的当差时间也也办不到,不过我可以和上面提议一下,弄一个错峰时间好方便你们。”
另一个青年抱怨道:“我父亲去年到了养老的时间了,为了办这个证,我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请了半个月的假,俸禄都扣掉了一半了,这才勉强办下来,明明一次可以做完的事情,每次总说我缺材料,缺这个证明,缺那个证明,就不能一次性说完,让我一次性带够,就是要我一趟趟跑。我等小民还不敢抱怨,稍微抱怨又要拖时间了。”
这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所有人都附和道:“每次去县署某都是胆战心惊的,像刘县令您这样和善的汉吏太少见了。”
刘恒只能记录上这个问题道:“这一点倒是可以帮你们解决,我回去就和同僚想个办法,争取让你们有问题能在一天内完成。”
“还有小区管理也有问题啊,我们小区弄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大棚,总是有顽童来砸玻璃,找管理,他们又说这是我们自己家的小孩要我们自己解决,但小区这么大,我们到哪里去找这顽童?这些人拿了我们的钱不为我们做事。”
一大群长安城的百姓把自己日常生活遇到的烦恼全部向刘恒倾述,刘恒也一一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半天后大家才散开,刘恒起身惊讶道:“太上皇。”
徐凡笑道:“像你这样深入百姓很难得。”
即便有徐凡的改善,汉吏和普通百姓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的,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大汉的普通百姓是很少会去府衙。大汉朝廷最多做到管理百姓,徐凡最多能做到的也是尽量消除那些处罚性的措施。
刘恒道:“某这也是学太上皇,深入到百姓当中,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执政才能有的放矢。”
徐凡笑道:“你也可以更进一步,光你一个人倾听有什么用,你也应该带那些下属到百姓当中来,最好再找了报刊的记者来监督,看看百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