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74章 具体是谁我就不点名了(2 / 5)

“噗通!”

“噗通!”

“噗通!”

孔仅、东郭咸阳和桑弘羊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跟着一起跪倒在地。

刘据说出这种话来,他们三人能好过么?

也好过不了一点!

毕竟他们三人都很清楚,刘彻最开始定下盐铁官营政策的时候,愿景根本不是这样的!

刘彻并不是打算与民争利,而是要与商争利。

在那之前,大汉朝廷一直都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已经形成了“富商大贾,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的局面。

而当时因刘彻多次大规模地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接连不断,以致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于是不得不多次下诏希望这些凭借国家资源家缠万贯的富商大贾借贷一部分出来,以解国家之困。

是的。

最开始刘彻的想法是向这些富商大贾发行“国债”,向他们借一些钱渡过难关。

可惜这些富商大贾竟不识抬举,一个个变成了铁公鸡,争相隐匿财产哭穷,简直是一毛不拔。

这才彻底惹恼了刘彻。

毕竟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甚至都不能算是国家资产,而是皇家资产,是归少府而非大司农的产业。

这些富商大贾能够过好日子,依靠的就是皇室的恩泽,竟敢不帮助他解燃眉之急。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盐铁官营,算缗告缗,迁各地豪强于茂陵……等诸多针对这些商贾的一系列政策。

既搞钱,也搞人!

然而这原本只是针对商人的盐铁官营到了他们三人手中,推行多年非但没有将剥夺商人的利益,反倒成了与民争利的苛政。

他们自然是难辞其咎……

尤其是刘据现在这么一拱火,而且拱了这么一堆大火。

只怕赵周和那些太学儒生、贤良文学是不够灭火的,他们三人也必定要受到迁怒,搞不好便是一样的下场。

这教他们如何好过一点?

“……”

卫青闻言亦是面色微变,心脏砰砰跳个不停。

就知道会是这样!

陛下你说啊,你说啊,你说你招他干嘛啊,难不成你还指望他那张狗嘴里吐出象牙来不成?

不过卫青更清楚的是,现在他最好什么都不说,也什么都不要做。

否则反倒会加重刘据的罪责,加深刘彻的怒意,对谁都没有好处。

“……”

苏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