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啊。
想到这里,李信便马上写下一封书信,委托安清堂堂主谢希平给闯王李鸿基送过去,在信中,李信表示,他唯闯王马首是瞻,但他还是更希望在闯王身边运筹帷幄,为义军的兴旺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云云。
对于李信这番举动,周进并不干涉,不过他在给谢希平送行时,小声叮嘱他道,一定要把李信这封信,先交到牛聚明军师手中。
“要是牛聚明真把这封书信送到闯王跟前呢?”谢希平询问道。
周进笑道,“要是闯王被这封书信说服,李信真要走,我们也不留。但如果牛聚明把这封书信截留下来,却不关我们的事情。他李信即便有气,也怪不到我们头上。”
谢希平带领九大七小,总共十六条船只,从松江出发,先后经过金陵、安庆、江州、武昌等沿江城市,半个月后,成功抵达襄阳。
此时,襄阳虽然还在闯王手里,但朝廷已经严令左昆山出动大军进行围剿,其前锋兵马距离襄阳府城不到一百里了。
闯王虽然不怕和左昆山打一场硬仗,但问题是,左昆山手底下养了那么多兵,一个个都穷得叮当响,和左昆山交手,闯王根本得不到什么缴获,这根本就是一笔亏本买卖啊。
还不如从襄阳离开,要么北上豫省,要么东进武昌,都比留在襄阳,和左昆山这厮死磕要强。
左昆山估计也不想和闯王李鸿基进行生死决战。他也是想着拖一拖,等待闯王义军自行离去,要不然仅有一百里不到的路途,左昆山手下精锐,早上出发,当天晚上便可以到达襄阳城下。
谢希平来到襄阳后,先拜见了闯王身边重要谋士牛聚明,并向牛军师赠送了一袋珍珠。
“你们松江伯果然是一位妙人啊。”牛军师拈须笑道。
牛聚明骤得高位,名下貌美侍妾多达十余名,有这袋珍珠在手,他便可以哄得房中妇人们眉开眼笑了。
“哎,还不是李信这厮?”谢希平皱眉说道,“李信这厮好大胆,明明松江伯早已下令,严禁在黄埔滩街道上纵马奔腾,但李信等人却充耳不闻,不但在街道上跑马狂奔,还差点将黄埔滩巡检司的马达巡检给撞翻了。松江伯打算找个机会,将李信这些人好好地收拾一番,以便发泄心中怨气。”
“这事儿简单。”牛聚明满口答应道,“既然说定了由他李信负责此事,他便应当在松江府常驻下来,直到所有伤亡士卒家属都落实去向,得到了较好的安置,他再回到闯王身边也不迟。”
言下之意是说,只要有哪怕一个伤亡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