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零六章天子礼(2 / 3)

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

此处作为帝王陵寝来说,算是难得的吉地,这也是大唐的钦天监和将作监早就选好的地方。

与此同时,尖锐的问题开始显现。关于晋王如何继位的问题。

李源失势为太上皇已经是定局了,如今太子故去,虽然晋王明言要按照天子礼准备丧仪和葬礼。

但毕竟没有举行过登基仪式,只是以天子礼准备葬礼。

所以一派人主张让皇帝李源立晋王为皇太子,然后再行禅位。

另外一派主张就是追封太子为皇帝,晋王直接按照金匮之盟在兄长灵前即皇帝位,按兄终弟及走。但这种无疑是站不住脚的。

晋王如果承认太子是作为皇帝驾崩,而不是作为太子薨,对他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利好。

因为太子如果登基为帝,从法理上来说太子的子嗣就有继承帝位的合法性。即便有金匮之盟在,太子的长子仍旧有天然的合法性。

但如果太子故去,李三郎就成了嫡长子,完全可以绕开金匮之盟让李源把帝位交给他。

这就不是兄终弟及了,而是父子相承。正统性跟兄终弟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李三郎却没有在这些事上纠结太多,李二的子嗣,没有一个能成为他的威胁。加上还有金匮之盟这层关系在,李三完全不用担心帝位旁落。

等到葬礼结束之后,宰相们拿着两个意见去请晋王作决定,晋王却直接让宰相们去请示李源。

李源见到一听也是直接摆手,“去问三郎吧,我已经没有什么想说的了.”

李源甚至没用“朕”,而是“我”,足见其心灰意冷。

宰相们只能再次去请示晋王,这次司马修业直接道:“如今的局面,晋王还要韬光养晦不成?若晋王无心继承大宝,不如还政于陛下。”

这句话,算是直接给李三郎的退路封死了。

李三郎最后无奈道:“那便再劳动司马公一趟,请陛下择日下诏吧。”

这件涉及到东宫、晋王府以及皇帝本人的公案最后也终于是有了结果。

李源下诏,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心国事,准备安享晚年,皇三子晋王玄庆,是朕和太穆皇后的嫡子,人品贵重,当承继帝位.

李源下诏,晋王则要上表辞让,走完三辞三让的程序。

但与此同时,李三这期间也没有闲着,太子葬礼结束之后,当即以洛阳方面战事紧急为由,令东宫六率驰援河内。

这无疑是担心太子旧部生出些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