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进入协防军中,到时候就是当炮灰的命。
而更多的一万五千人的绿营俘虏,这些人就更好处理了,不管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直接补充或者整编为协防军,军训部的官员都懒得询问他们愿不愿意。
其中挑选了两千身体条件较好的青壮。补充到第九协防师以及第十九协防师和第二十协防师这三个现有的协防师中,剩下的一万多人就地整编为三个协防师,分别为第二十一协防师,第二十二协防师,第二十三协防师,未来就是当炮灰的命!
此外受到现有军官数量严重不足,铨叙司的官员再一次无奈的减少了协防师军官的比例以及低衔高配的比例,以往一个协防师里有一个中校师长,一个少校副师长,三个少校团长。三个上尉副团长,九个上尉或者中尉营长,九个少尉副营长,一共约五名校官。二十一名尉官。
然而这一次要新组建三个协防师,而统帅部那边显然不可能新派上百名军官过来,而如果从第一军辖有部队抽调的话,也会极大的损害现有部队,即第一师和第三师的战斗力。
基于这种情况,驻扎在苏北方向的铨叙司官员不得不采用变通的方法。一方面是抽调少量军官过来,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了经验丰富的士官任职比例。
比如第二十一协防师,其首任师长不是以往的中校军衔了,而是一个少校,之前是第一军的后勤参谋,其副师长更只是一个上尉,而三个团长里一个校官都没,只有三个上尉,而副团长更不是什么军官,只是三个从军资历深厚的士官。而九个营长都只是少尉,之前大部分第一师或者第三师的副连长,而副营长没有军官,也换成了士官。
三个师都这么搞的话,军官的需求量就大大降低,不至于太大的影响第一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
毕竟对于中华军而言,协防师就是炮灰部队,平日里装装声势,打打下手,战时就充当炮灰,用来侦查敌人的防御部署,或者干脆是用来消耗敌人的子弹。
所以尽管中华军的协防军是越来越多,但说实话也越来越得不到重视,这一个协防师里的军官人数,连皇家陆军的一个步兵营的军官人数都比不上了。
军官的不足,也是让中华军开始重用一些愿意主动反正的清军或者太平军投降军官,这些军官虽然素质有好有差,但好歹也是军官呢,大多数也是识字的,如果他们真心投靠的话,那么中华军也不介意把他们吸纳进来,然后派到协防军那边任职。
这一次就有这么一批,大约二十来人,他们之前都是在扬州战役里被俘虏